《整理情绪的力量》书摘记录06

整理情绪的关键之

问题与情绪分开思考

    这点和前一点“专心考虑该怎样做”有相似处,也就是要把“问题”拎出来,将情绪搁置一旁。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暂时收起情绪,只需专注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接下来,就是去做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上难以疏通的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于应该怎样让自己心情愉快、如果不顺利的话该如何恢复心情的问题。
比如说工作上出了麻烦,会出现“这是谁的责任”“到底能不能做”等混合了各种情绪、看不清问题所在的情况。如果能自问“我最终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清楚地决定好目标,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也能整理好情绪。虽然不见得每一次都能干脆利落地分离好情绪,但如果努力把要解决的问题和情绪分开整理,渐渐地,解决问题和恢复情绪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少一些好恶标准

扩大心的容量

试着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说话,可能会听到一些有趣的想法,或许会得到对方的帮助。如果从一开始就拒绝对方,就实在太可惜了。
如果不用“不喜欢”,而是用“不太擅长”这样的想法去面对对方,压力就会少一些,事态也会有所好转。
个人见解太鲜明,心就会变得死板、不灵活,性格往往容易变得固执。
大部分人的期待都是会落空的,如果每个人对每件事情都存在“我可不想这样”“饶不了他(她)”的想法,那又怎么受得了?想想“我不懂的事还有很多”“还有这样的事情啊”,放低自己视角,保持心灵的弹性吧。如果能带着兴趣观察社会,就会有新的发现,学到新的东西。

啊,我要感叹了!是要慢慢接受差异、落差这个事实,扩大心量(认识和了解),要从观察环境、识人开始让自己的认知范围扩大从而接受吧。(噢,他/她会这样想和做也正常,没什么大不了,你也擦拭下经历摩擦的心,要保持跳动和鲜艳呀!)


太无私的人无法整理情绪

不再迁就他人

问题在于那些没有自我的人。他们会想“要配合大家”“怎样都好”,会像这样顾虑周围的人,会把配合别人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甚至会不懂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我也曾如此。从前我进入新职场的时候,不论什么事都配合着前辈,如果大家在加班就会照顾大家,即便自己的工作都做完了也会陪着加班,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半年后来了一个新人,她一搞定自己的工作,就会留下一句“我先回去了”,迅速地下班。在工作中,她也主打自己擅长的部分,对那些自己做不来的工作,她会清楚地告诉别人:“这个工作我一个人做有点困难,可以请你帮我吗?”即便如此,她也得到了大家充分的体谅,由此我才察觉,“原来这样做就可以了啊”。
让自己从容工作的条件需要自己去创造。首先要挺起胸膛,变得坦然,试着从传达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一个——开始做起。稍微随心所欲也无伤大雅。

我也是这样没“自我”,想法和意愿不强,为了省事也多是选择随意,还会想到照顾他人的感受、方便别人什么的,自己在这儿考虑,很容易一厢情愿和被自己感动吧。碰到和自己想法、做法相左的情况就觉得很疑惑不解,一是来源于自己判断有误(别人不一定就是和你想得一样啊,所以你的“换位思考”是不是也不正宗呢?下次想为别人考虑时还是说出来缘由让对方知道吧,这样你也容易得到对方的真实感受。别独自耗脑伤神了。);二是认知不到位呀,你并非那么地了解对方,正如对方也不容易了解你,都彼此彼此,还是多加坦诚相待,多表达吧,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此时需要发挥作用了。

今天闹了回情绪,也是因为听不惯一些观点的话语而引起的不快和郁闷,又引发了由一些连串的事实而推导出来的消极感受。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真的很难,你就别再抱有希望了,自己一个人单干吧,多么自在,还想照顾到别人的习惯、感受,多么麻烦、心累…啊,一股怨气和哀叹升了起来,又难以说出,怕:1.自己表达不出来这些个意思;2.别人不理解,说了也白说;3.传递出了负面情绪影响他人… 这么点出来,是很多戏吧… 总体就是害怕失望,与其有风险,不如不言说,想自己和它周旋,交给时间消散。

情绪出来时没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一个人往前走着,散气,是有不妥。好像我也应该道个歉,真的是希望对方不受我的影响。我何时能卸下这个心理负担,或许要通过完成一些事情的成果来助长我对自己能力和事件掌控力的认可才会真正自如起来,我这样认为着。


独处以整理情绪

我们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就一定会受到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制约。
不论跟关系再好的朋友在一起有多开心,和家人在一起有多放松,天天在一起也会感到疲劳。因此,在一天中,哪怕只抽出一点时间,也要远离一切,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哪怕是因为要育儿而没有自己时间的人也好,在睡觉前或起床后如果能留出20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待人也会比较温和。
我最近比较喜欢的独处方式就是听音乐。听最贴近自己情绪的曲子,就会觉得心情舒畅,也可以注意到自己的心声。接下来,不论如何悲伤,如何生气,如何心情不振,还是能感觉到隐藏在最底层的那振奋向前的生存能力。

看到有共同点会觉得高兴(~_~;)这是潜意识的“分类”和“缩短距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情绪的力量》书摘记录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