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架构】——架构设计三原则

目录

    • 一、合适原则
      • 1.1、将军难打无兵之仗
      • 1.2、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1.3、冰山下面才是关键
    • 二、简单原则
      • 2.1、软件领域的复杂性体现
        • 2.1.1、结构的复杂性
        • 2.1.2、逻辑的复杂性
    • 三、演化原则

本文来源:极客时间vip课程笔记

一、合适原则

  • 合适原则宣言:“合适优于业界领先”。

1.1、将军难打无兵之仗

  • 大公司的分工比较细,一个小系统可能就是一个小组负责,比如说某个通信大厂,做一个 OM 管理系统就有十几个人,阿里的中间件团队有几十个人,而大部分公司,整个研发团队可能就 100 多人,某个业务团队可能就十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团队,想做几十个人的团队的事情,而且还要做得更好,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没那么多人,却想干那么多活,是失败的第一个主要原因。

1.2、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业界领先的很多方案,其实并不是一堆天才某个时期灵机一动,然后加班加点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才逐步完善和初具规模的。阿里中间件团队 2008 年成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我们只知道他们抗住了多少次“双 11”,做了多少优秀的系统,但经历了什么样的挑战、踩了什么样的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挑战和踩坑,都是架构设计非常关键的促进因素,单纯靠拍脑袋或者头脑风暴,是不可能和真正实战相比的。

    没有那么多积累,却想一步登天,是失败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1.3、冰山下面才是关键

  • 可能有人认为,业界领先的方案都是天才创造出来的,所以自己也要造一个业界领先的方案,以此来证明自己也是天才。确实有这样的天才,但更多的时候,业界领先的方案其实都是“逼”出来的!简单来说,“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量变导致了质变,出现了新的问题,已有的方式已经不能应对这些问题,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通过创新和尝试,才有了业界领先的方案。GFS 为何在 Google 诞生,而不是在 Microsoft 诞生?我认为 Google 有那么庞大的数据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而不是因为 Google 的工程师比 Microsoft 的工程师更加聪明。

    没有那么卓越的业务场景,却幻想灵光一闪成为天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架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