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3类LSA的更新撤销

首先想清楚一个点:三类LSA是如何来描述路由的?

答:一条路由信息,通过一个3类LSA描述(一个3类LSA,只能描述一条路由信息)

可以把 3 类 LSA 想象成学校里的 “通知条”,用「校园通知」的场景来理解这句话:

1. 把「3 类 LSA」比作「通知条」

假设学校里有 “教务处”(骨干区域 Area 0) 和 “班级”(非骨干区域,比如二班、三班),3 类 LSA 就像教务处给班级发的「通知条」,专门用来传递 “其他班级 / 区域有啥资源” 的信息。

2. “一条路由信息,通过一个 3 类 LSA 描述”

比如 “三班有个‘301 自习室’可以用” 是一条「路由信息」(告诉大家 “哪里有资源”),教务处(骨干)会写 一张通知条(3 类 LSA),内容只有这一件事:

 

通知条(3 类 LSA)
主题:三班 301 自习室可用
内容:想访问三班 301 自习室,找教务处(骨干)中转

 

每一条 “资源信息”(路由信息),都会对应一张独立的通知条(3 类 LSA) 。比如 “图书馆在 2 楼” 是另一条路由信息,就需要再写一张新的通知条。

3. “一个 3 类 LSA,只能描述一条路由信息”

教务处发通知时,一张通知条(3 类 LSA)上只写一件事

 
  • 不能在同一张通知条里,既写 “三班 301 自习室”,又写 “图书馆在 2 楼”—— 否则班级(非骨干区域)收到后会懵,不知道该优先处理哪个。
  • 每一条资源信息(路由),必须单独发一张通知条(3 类 LSA),保证信息清晰、传递准确。

总结(回到 OSPF)

  • 3 类 LSA = 校园通知条,专门传递跨区域的路由信息(“其他区域有啥资源”);
  • 一条路由信息 = 一件 “资源事”(比如 “192.168.2.0/24 网段在 Area 2”);
  • 一个 3 类 LSA 只描述一条路由信息 = 一张通知条只说一件事,避免信息混乱,保证 OSPF 路由器能清晰、准确地学习跨区域路由。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简单、明确、不容易出错 。如果一个 3 类 LSA 塞多条路由,一旦其中一条路由变化(比如 “三班 301 自习室关闭”),整张通知条都得重发,效率低还容易搞乱;分开传递的话,改一条只影响对应通知条,简单又高效

1.更新:
   seq 为1 ,chksum随机值1, age为0

OSPF3类LSA的更新撤销_第1张图片

2.撤销:
   seq 为1 ,shksum随机值1, age为3600

OSPF3类LSA的更新撤销_第2张图片

一、三类 LSA 是什么?

  • 快递中转站(ABR):负责把一个小区(区域)的快递信息送到另一个小区。
  • 三类 LSA:中转站记录的 “快递路线表”,比如 “从 A 小区到 B 小区,走南门更近”。

二、更新机制(快递路线变了怎么办?)

  1. 触发更新(紧急通知)
    • 场景:原本从 A 小区到 B 小区走南门,但南门突然封路了。
    • 操作:中转站立刻修改路线表(新三类 LSA):“改走东门,距离多 2 公里”,并快速通知所有相关快递员。
    • 效果:所有快递员马上按新路线送货,避免绕路。
  2. 周期性更新(定时检查)
    • 场景:即使路线没变化,中转站每天中午 12 点也会重新广播一次路线表。
    • 目的:确保所有快递员手里的路线表都是最新的,防止有人弄丢或记错。

三、撤销机制(快递点关闭了怎么办?)

  1. 标记 “已过期”
    • 场景:B 小区的西门快递点关闭了。
    • 操作:中转站在路线表上划掉西门的信息,并标注 “此路线已作废”(MaxAge LSA),然后通知所有快递员。
    • 效果:快递员看到标记后,就不再尝试走西门路线。
  2. 避免混乱
    • 中转站不会反复广播 “西门关闭” 的消息,只发一次标记即可,节省通知成本。

四、关键规则

  • 中转站的权力:只有中转站(ABR)能修改和发布路线表,普通快递员(非 ABR 路由器)只能听从中转站的安排。
  • 全网一致:如果有多个中转站,它们必须同步更新和撤销信息,否则快递员可能收到矛盾的路线(比如一个说西门关了,另一个说没关)。

 

当负责传递 3 类 LSA 的 ABR 失效(比如故障、重启等),OSPF 依靠自身的冗余机制、LSA 老化机制应对,用校园场景 + 技术逻辑拆解:

一、先明确角色(延续之前的例子)

  • ABR(失效的) = 班级和教务处的 “联络员班主任”(比如三班的 ABR3,负责把三班的 301 自习室信息传给教务处)
  • 骨干区域(Area 0) = 学校教务处
  • 其他 ABR = 其他班级的班主任(比如二班的 ABR2,连接 Area 0 和二班)
  • 3 类 LSA = 教务处发的 “资源通知条”

二、ABR 失效后的 “应急流程”

1. 第一步:失效 ABR 的 “旧通知条” 会被 “老化删除”
  • 教务处(Area 0)和其他区域的路由器,会定期检查 “通知条(3 类 LSA)” 的老化时间(默认 1800 秒,即 30 分钟)
  • 原本由失效 ABR(三班班主任)发布的 3 类 LSA(比如 “三班 301 自习室可用”),因为 ABR 失效,无法再收到 “新鲜的更新确认”,会逐渐进入老化倒计时
  • 当老化时间到,这些旧的 3 类 LSA 会被从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删除—— 相当于教务处发现 “三班班主任失联了,他发的旧通知条作废”。
2. 第二步:其他 ABR 或冗余路径 “补位”(如果有备份)

如果网络设计了冗余 ABR(比如除了三班的 ABR3,还有另一个路由器 ABR4 也能连三班和教务处):

 
  • 三班(Area 2)内的路由器会重新选举 “临时联络员”,或者自动切换到 ABR4,让 ABR4 重新生成 3 类 LSA(“三班 301 自习室可用”),发给教务处(Area 0)。
  • 教务处收到新的 3 类 LSA 后,会重新向全校(其他非骨干区域)发布这条通知,恢复跨区域的路由传递。
3. 第三步:没有冗余 ABR?区域间路由会 “中断”,但能感知

如果没有冗余 ABR(只有 ABR3 连接三班和教务处):

 
  • 三班(Area 2)和其他区域(比如二班)之间的跨区域路由会暂时中断(因为 “三班 301 自习室” 的 3 类 LSA 被删除了,其他区域不知道怎么去三班)。
  • 但 OSPF 的SPF 算法会重新计算路由,发现 “去三班的路断了”,并在路由表中标记这些路由为 “不可达”(比如二班同学想找三班自习室,发现 “班主任说路断了,去不了”)。
4. 第四步:ABR 恢复后,自动 “续上” 通知条

如果 ABR3(三班班主任)故障恢复:

 
  • 它会重新和教务处(Area 0)、三班(Area 2)建立邻居关系,重新生成 3 类 LSA(“三班 301 自习室可用”),发给教务处。
  • 教务处收到后,再次向全校发布这条通知,跨区域路由自动恢复 —— 相当于班主任回来上班,重新给教务处发通知,全校又能访问三班自习室了。

三、总结:ABR 失效后的 3 种结果

  1. 有冗余 ABR → 自动切换备份,路由几乎无感知(像班主任有替补,学校运转不受影响);
  2. 无冗余 ABR → 区域间路由暂时中断,但网络能感知 “断了”,等 ABR 恢复后自动续上(像班主任请假,回来后重新发通知);
  3. 无论有无冗余 → 旧的 3 类 LSA 会因老化被删除,避免 “失效 ABR 的错误信息一直残留”(像教务处会定期清理 “失联班主任的旧通知”)。
 

OSPF 的这套机制,本质是用 “LSA 老化 + 冗余备份 + 自动重算” 应对 ABR 失效,保证网络在故障时尽可能 “自愈”,恢复后自动同步,和现实中 “学校靠班主任 / 替补维持跨班级沟通” 的逻辑高度相似

 

你可能感兴趣的:(OSPF3类LSA的更新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