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diffusion生成MNIST程序实现

科研:diffusion生成MNIST程序实现

    • 第一部分:填写部分的详细解释
      • 1. `diffusion.py` 中的 `batch_extend_like` 方法
      • 2. `diffusion.py` 中的 `ode_reverse` 方法
      • 3. `sde_schedule.py` 中的 `sde_forward` 方法
    • 第二部分:逐行解释两个程序
      • 1. `diffusion.py`(Diffusion类)
        • `__init__` 方法
        • `batch_extend_like` 方法(已解释,见上文)
        • `get_loss` 方法
        • `ode_reverse` 方法(已解释,见上文)
        • `sampling` 方法
      • 2. `sde_schedule.py`(SDEScheule类)
        • `__init__` 方法
        • `log_mean_coeff` 方法
        • `d_log_mean_coeff` 方法
        • `alpha` 方法
        • `d_alpha` 方法
        • `sigma` 方法
        • `d_sigma` 方法
        • `sde_forward` 方法(已解释,见上文)
    • 第三部分:宏观视角——两个程序的目的
      • 1. `SDEScheule`类(`sde_schedule.py`)
      • 2. `Diffusion`类(`diffusion.py`)
      • 整体流程
    • 总结

第一部分:填写部分的详细解释

你的教授在两个文件中补充了一些关键方法,这些方法是Diffusion模型运行的核心。下面我将逐个解释这些填写部分,包括代码意义和数理意义。

1. diffusion.py 中的 batch_extend_like 方法

def batch_extend_like(self, src: Tensor, out: Tensor) -> Tensor:
    '''
    扩展src以匹配out的批次大小, 保持其他维度为1以便广播
    '''
    while src.dim() < out.dim():
        src = src.unsqueeze(-1)
    return src.expand_as(out)
  • 代码意义:这个方法的作用是将输入张量src的形状扩展到与目标张量out一致,方便后续的广播操作(broadcasting)。比如,src可能是一个一维张量(如时间步t),而out是一个多维张量(如图像xt的形状[B, C, H, W]),需要将src扩展为[B, 1, 1, 1]
  • 实现细节
    • while src.dim() < out.dim():如果src的维度比out少,就在末尾增加一个维度(unsqueeze(-1))。
    • src.expand_as(out):将src扩展到与out相同的形状,但只复制维度为1的部分,保持数据内容不变。
  • 数理意义:在Diffusion模型中,时间步t通常是一个标量或向量,但需要与图像张量(多维)进行逐元素运算。这个方法确保形状兼容,避免手动调整维度的麻烦。
  • 例子:如果src[B](批次大小),out[B, C, H, W],那么src会被扩展为[B, 1, 1, 1],可以直接与out相乘。

2. diffusion.py 中的 ode_reverse 方法

@torch.no_grad()
def ode_reverse(self, s: Tensor, t: Tensor, xt: Tensor, y: Tensor) -> Tensor:
    '''
    反向采样(生成)过程:
    实现了ODE方程反向过程, 是随机微分方程(SDE)的确定形式, 提供更稳定的采样。
    
    反向步骤: 
        1. 输入当前时间t、下一步时间s、当前状态xₜ和标签y
        2. 计算当前σₜ和下一步σₛ
        3. 网络预测当前噪声ε_θ
        4. 使用EDM采样公式更新状态: xₛ = xₜ - (σₜ² - σₛ²)·(ε_θ/σₜ)
    '''
    # 计算当前时间t和下一步时间s的sigma值
    sigma_t = self.sde_scheule.sigma(t)
    sigma_s = self.sde_scheule.sigma(s)
    
    # 扩展时间步以匹配批次大小
    t_batch = t.expand(xt.size(0))
    
    # 预测噪声
    eps_model = self.network(xt, y, t_batch)
    
    # EDM采样公式: x_{s} = x_t - (σ_t² - σ_s²) * (ε_θ / σ_t)
    x_s = xt - (sigma_t**2 - sigma_s**2) * (eps_model / sigma_t)
    return x_s
  • 代码意义:这是反向扩散过程的一步,用于从当前状态xt(时间t的加噪图像)生成下一步状态x_s(时间s的图像)。它是生成过程的核心步骤。
  • 实现细节
    • @torch.no_grad():表示不计算梯度,因为这是生成过程,不需要训练。
    • sigma_tsigma_s:分别计算时间ts的噪声标准差。
    • t_batch = t.expand(xt.size(0)):将时间t扩展到与批次大小一致,方便输入网络。
    • eps_model = self.network(xt, y, t_batch):用神经网络预测当前时间t的噪声。
    • x_s = xt - (sigma_t**2 - sigma_s**2) * (eps_model / sigma_t):根据EDM(Equivariant Diffusion Model)的采样公式更新状态。
  • 数理意义
    • Diffusion模型的反向过程通常基于随机微分方程(SDE),但这里使用的是对应的常微分方程(ODE),因为ODE更稳定,适合采样。
    • 公式x_s = x_t - (σ_t² - σ_s²) * (ε_θ / σ_t)来源于EDM框架,其中ε_θ是网络预测的噪声,σ_tσ_s控制噪声的变化量。
    • 这个过程逐步减少噪声,从纯噪声恢复到清晰图像。

3. sde_schedule.py 中的 sde_forward 方法

def sde_forward(
        self,
        x0: Tensor,  # 原始图像 [B, C, H, W]
        t: Tensor | None = None  # 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diffusion,人工智能,机器学习,stable,diffusion,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