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和广域网

一、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 局域网LAN通常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公里之间),利用通信线路将
许多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络。
•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除此之外,
局域网还具有较高的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各站为平等关系而非主从关系、能进
行广播和组播等特点。

•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最为重要的技术要素,决定着局域网的技术特性。
      2)局域网的主要拓扑结构包括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和树形结构(星形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主要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铜缆和光纤等,其中双绞线为主流的传输介质。
      4)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于总线型局域网,令牌环主要用于环形局域网。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只涉及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为了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局域网能够相互连通进行通信,IEEE于1980年2月下设了一个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的制订,形成的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ISO于1984年3月采纳其作为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国际标准系列,称为ISO 8802标准。

1、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 IEEE 802把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划分成拆成两个子层:
•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 介质访问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 这样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功能中与硬件相关的部分和与硬件无关的部分分开,以适应不同的传输介质;解决共享信道(如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问题,使帧的传输独立于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和广域网_第1张图片
 

2、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
• IEEE 的 802.3 标准。
• DIX Ethernet V2 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