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解析|可灵AI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工作流揭秘:提示词工程如何解决口型同步/复杂动作生成 ?

昨天,在北京首映礼的暗场中,一段黏土风格的荒诞喜剧画面投映在银幕上:一根「宇宙肥肠在太空中漂浮,讽刺着人类对虚假进步的盲目崇拜。

这便是快手可灵AI与异类Outliers团队共同推出的《新世界加载中》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这部与传统短剧不同的全新作品,用全新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成为AIGC领域的创新之作。

然而,涵盖7个不同题材的单元剧集,必定涉及复杂的人物表情和动作,创作人员如何借助可灵AI,实现流畅的影视效果呢?

要实现丝滑的画面连接,创作人员主要借助了可灵AI稳定、大规模嵌入剧集创作流程的能力。

一、口型同步:三阶提示词架构与音素-视素映射引擎  


可灵AI通过分层提示词结构实现音频-唇形精准匹配,将基础音素(如/f/、/v/)映射为面部肌肉运动参数,通过GAN生成对抗训练优化唇部变形轨迹;同时采用时间戳锚定技术,在音频流中植入隐形标记点(如0.32s处重音),驱动视频帧精准响应。  

 二、复杂动作生成:运动描述符与物理引擎协同  

更大的挑战来自战争场面中的复杂动作生成。传统AI视频常出现肢体扭曲、动作断层,尤其在《不可饶恕》的千军万马冲锋场景中。而采用运动描述符+物理引擎协同方案,可以将打斗动作拆解为物理公式:例如"右拳挥击(0-1.2s)→肘关节角度120°→加速度9.8m/s²",再通过物理引擎预计算运动轨迹。

更关键的是首尾帧强约束技术——上传起始帧与目标帧后,在提示词中注入过渡指令,可以使连续动作衔接流畅度提升。

这种物理规则编程化的策略,甚至能精准控制爆炸碎片的抛物线散射轨迹。  

但技术突破总伴随着试错。AI创作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人物呈现的僵硬感。有观众指出群像镜头中的人脸崩坏,科幻单元《我在犹豫》里AI角色质问科技能否承载爱的台词,在数字面孔上却呈现为僵硬的表情。

当前技术仍存在物理规律模拟的瓶颈。液体流动、布料飘动等场景需手动添加动力学约束,多对象交互成功率不足。

可灵2.1模型正研发的运动逻辑校验模块,通过实时碰撞检测自动修正动作轨迹,有望将复杂动作生成效率大幅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解析|可灵AI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工作流揭秘:提示词工程如何解决口型同步/复杂动作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