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知识点总结

一、是什么

定义:不同区域,安全策略的一台硬件设备

二、为什么要用

作用:保护内网终端、服务器和一些通信设备的安全

三、怎么用(工作原理)

分类:传统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

1、传统防火墙

①包过滤

工作层次:3/4层

原理:类似于路由交换的ACL,路由交换基于端口in/out,防火墙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默认任何区域deny)

优缺点:只检测3,4层,处理速度快,开销小,但应用层威胁无法防御或检测,无会画状态跟踪

②状态监测

工作层次:3/4/5层

原理:对通过防火墙的数据记录会话的状态(会话/状态表),用于判断是否为首发流量还是返回流量?用于判断是否允许通过防火墙(已有状态流量可以放行,否则需要包过滤手工放通)

优缺点:知晓会话状态,可以安全通信(随着通信结束关闭通道);但应用层威胁无法防御或检测

③应用代理

工作层次:3/4/5/7层

原理:用户认证,应用层检测(有限,url,关键字)

优缺点:有应用层防护但有限,更多形式的应用威胁:病毒、信息泄漏、入侵、木马等等没有防护能力(无DPI和特征库)

2、下一代防火墙

①包含传统防火墙

②增强的应用控制:DPI技术(深度包检测)和应用特征库

③ 入侵防御:IDS/IP技术

定义 :

IDS即人侵检测系统,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政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

IPS:即人侵防御系统,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 状况进行监视,并可发现阻止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

原理:深度检测数据包内容与入侵特征库匹配,匹配了代表是一种入侵行为:暴力破解、漏洞利用、木马链接、僵尸网络、后门、蠕虫(中了恶意代码之后的通信行为)等等

区别:防火墙知识点总结_第1张图片

④恶意代码检测:AV技术

定义:网关杀毒即防毒墙,需要病毒特征库,实时更新

原理:代理扫描(文件压缩)和流扫描(文件未压缩)

⑤信息泄漏:AC技术

⑥web防护:WAF技术

定义:web应用防火墙

原理:web攻击特征库检测用户访问web过程中是否违背规则

四、应用场景

互联网公网出口、数据中心、分支与总部广域网边界

应用模式

①透明/网桥模式

原理:基于二层转发原理,安全策略照样有

优缺点:串联到网络中,不改变原有网络拓扑,不破坏三层地址和路由协议等等,工作量小,出问题风险小,但功能较路由模式少

②路由模式

原理:替换原有的路由器或旧防火墙

优缺点:改变原有网络拓扑,工作量大,出问题风险大,但功能最完善

③混合模式

原理:既有透明又有路由

优点:只需一台设备,成本低,既能满足内网做路由模式,又能满足DMZ区服务器透明模式,提高转发效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务器,网络,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