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精准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农作物与杂草的精准识别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一环。传统的人工除草效率低下,化学除草则可能带来环境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精准、环保的智能农业系统迫在眉睫。本文将深入探讨一款基于深度学习和智能硬件集成的农田作业智能小车系统。我们将重点聚焦于其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架构、核心算法创新(特别是YOLOv8
的深度优化)以及移动APP
的便捷应用,旨在展示如何通过前沿技术,助力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本智能小车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确保各模块解耦、协同高效。主要层级包括:
4B
为核心,集成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直流电机等,负责数据采集和运动执行。YOLOv8
模型推理、运动控制和通信。PyQt5
的桌面端应用和基于Android
的移动APP
,提供用户界面和远程控制。图像采集模块:Raspberry Pi
广角摄像头,支持1080p
高清视频录制,适配YOLOv8
模型输入要求。
避障与循迹模块: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距离测量与障碍物检测。
动力系统:直流减速电机+橡胶轮,提供稳定驱动力;
扩展接口 :GPIO
引脚连接各传感器与执行器,支持灵活扩展。
本系统基于YOLOv8
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一套农作物与杂草精准识别的应用系统,涵盖桌面端与手机端两个平台。系统支持图像、视频的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功能,能够对农田场景中的农作物和杂草进行识别,并通过锚框填充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在视频分析方面,系统实现了目标的轨迹追踪与越界监测,能够动态绘制每个目标的生长路径,并统计跨越设定边界的杂草数量,为农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该系统的整体功能架构,清晰划分了桌面端、手机端的功能模块及用户权限,体现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跨平台兼容性。桌面端采用Python+PyTorch+YOLOv8
技术栈,集成PyQt5
构建图形界面,具备模型训练、数据集生成、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完整功能;手机端则基于Android
平台,利用NCNN
推理框架部署轻量化后的YOLOv8
模型,实现摄像头实时检测、模型切换与远程更新等功能。系统还支持本地数据库(如MySQL
)进行用户信息管理与检测结果存储,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与跨平台兼容性,适用于现代农业中智能化、自动化的作物管理需求。
此系统硬件采用树莓派充当核心计算单元,采用基于Linux
的Raspbian OS
作为操作系统,其具备的轻量化、开源与高效特质很契合嵌入式设备应用场景,主要采用 Python 3.10
作为开发环境,采用开发工具PyCharm 2024.3.2
,搭配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 2.2.1
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采用Pyqt5
构建UI
界面,服务器端借助高性能硬件(双 RTX 4090 GPU、Intel Xeon Gold CPU
)开展运行,采用CUDA 11.8
加速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推理进程。
移动端部署借助Android Studio
达成,依靠NCNN
推理框架与OpenCV-Mobile
技术实现实时视频检测,做出标注的目标检测视频,对目标轨迹实施动态追踪。
就数据存储和管理而言,系统采用MySQL 5.6.47
数据库对用户信息加以存储,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合理恰当,为实现智能小车与移动终端间通讯,系统采用MQTT
这一协议,该协议拥有轻量、低延迟的特质,适应物联网设备实时通信要求。
图像处理与识别是智能小车实现农田作物与杂草精准识别的核心技术。本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设计了精密的图像处理流程,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
)进行目标检测,以从采集的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特征,为后续的精准识别提供坚实基础。
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噪声并增强目标特征,系统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了细致的预处理。首先,所有图像被统一缩放至640×640像素
,并采用双线性插值
算法以保持图像质量,避免信息损失。随后,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像素值除以255
,使其范围在0-1
之间。这些预处理步骤对于应对农田环境中复杂多变的光照条件、天气因素以及土壤背景等导致的图像质量问题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完成图像预处理后,系统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
提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边缘检测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农作物与杂草的轮廓,为后续的目标检测提供必要的结构化特征。此外,特征提取还包括对图像颜色和纹理
的深入分析。通过综合利用边缘、颜色和纹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图像内容,从而有效区分农作物与杂草。
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为农作物与杂草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相较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并提取复杂的特征,显著提升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本系统在众多目标检测算法中,选择了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8)
-作为核心算法,因其在高效性、速度、可扩展性和优化潜力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适合农业场景下对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杂草管理任务。YOLOv8
继承了YOLO
系列算法的成功经验,并在网络架构、训练流程和特征提取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改进。其网络结构通常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Mosaic数据增强
、自适应锚框计算和自适应灰度填充。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多样化训练样本、优化锚框匹配和减少图像边缘信息损失,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对不同尺度目标的适应性。Conv、C2f和SPPF结构
组成。其中,C2f模块
是学习残差特征的关键部分,它借鉴了YOLOv7
的ELAN
结构,通过更多的分支跨层连接,丰富了模型的梯度流,从而形成具有更强特征表示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块,有效捕获图像中的深层语义信息。PA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结构
,旨在加强网络对不同缩放尺度对象特征的融合能力。PAN结构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路径,融合了不同尺度的特征图,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大小各异的农作物和杂草目标。Task Aligned Assigner方法
进行正负样本分配,并包含分类和回归两个分支的损失计算(YOLOv8取消了Objectness分支)。分类分支沿用BCE Loss
,回归分支则使用Distribution Focal Loss
和CIOU(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
,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分类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YOLOv8
模型在农作物与杂草检测任务中的性能,本文针对其主干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进行了创新性改进,提出了YOLOv8-RGCSPELAN-ECA-AFPN
模型。这一改进模型在多个方面对原始YOLOv8
进行了优化,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ECA注意力机制(Enhanced Channel Attention):
ECA是一种高效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通道维度的关注加权,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重视程度。与传统注意力机制不同,ECA模块通过一维卷积提取通道间的相互依赖性,省略了复杂的维度降低与提升过程,实现了高效且低复杂度的特性。这使得模型能够在不显著增加计算负担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聚焦于农作物和杂草的关键视觉特征,从而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任务的性能。
AFPN(Adaptive Feature Pyramid Network)增加小目标检测层:
在农田环境中,杂草和幼苗往往尺寸较小,传统的目标检测网络在小目标检测方面常常表现不佳。AFPN通过采用多尺度特征渐进融合策略,由浅入深地整合特征,并引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机制(ASFF)。ASFF能够动态调整空间权重,突出关键层级的重要性,并抑制来自不同目标的冲突信息,从而显著提高检测性能,尤其在处理小目标和复杂场景时更为有效。其渐进式融合思想有助于不同层级特征的逐步对齐,减小语义鸿沟,使得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利用多尺度信息进行小目标检测。
自研RepGhostCSPELAN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YOLOv8
主干网络进行的深度优化。它借鉴了GhostNet
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低成本操作生成部分冗余特征图,从而有效减少计算开销和参数规模,同时保持模型性能。此外,RepGhostCSPELAN
模块舍弃了传统的BottleNeck结构
,并引入了RepConv(可重参数化卷积)
以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和梯度传播稳定性。RepConv在推理阶段可以等效融合为标准卷积,既提升了训练效果又保证了推理效率。更重要的是,RGCSPELAN模块通过调节缩放因子,能够动态调整其规模,使其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复杂度的需求,从而在资源受限和高精度场景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高质量的数据集是深度学习模型成功的基石。本系统在农作物与杂草识别任务中,采用了混合数据采集与处理策略,以获取多样化且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具体而言:
weed-detection-cotton
,该数据集包含了12
类常见的杂草,如假马齿苋/墨旱莲、牵牛花属、稗属/指状穗稗等,为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杂草形态样本。5
个类别。这种实地采集方式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场景相关性。最终,该农作物与杂草数据集共包含17个类别,涵盖了农田环境中常见的农作物和杂草种类。
数据标注过程严格遵循以下步骤,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N8XN-009.jpg
),统一存入images
文件夹,便于管理和模型读取。labelImg
工具对每一张图像进行农作物与杂草的边界框标注。标注完成后,将每幅图像所生成的类别以及边界框信息保存在对应的TXT文件中,命名与图像格式一致(例如:1-N8XN-009.txt
),统一存放在label
文件夹中。这种标注方式符合YOLO系列算法的输入要求,为模型训练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本项目的实验硬件配置强大,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训练环境包括:
Intel(R) Xeon(R) Gold 5418Y(20核)
240 GB
NVIDIA RTX 4090(双卡)
,显著加速了训练过程。PyTorch 2.2.1
pytorch-2.2.1-py3.10-cuda11.8-u22.04:v1.5
为了加速模型收敛并提高稳定性,训练过程中还采用了动态调整学习率策略,余弦退火和阶梯式衰减。
模型对比分析均已在图表中清晰展示,消融实验结果相关讨论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YOLOv8-RGCSPELAN-ECA-AFPN
在农作物与杂草检测任务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这表明模型在宽松和严格IoU阈值下均表现出卓越的检测精度。相较于原始YOLOv8
模型,对于小目标物体(如小型杂草),改进模型的检测精度提升了约5%,漏检率显著降低。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此外,通过Grad-CAM技术
生成的热力图分析也直观地展示了改进模型在推理过程中对不同区域的关注程度。热力图结果显示,模型的关注区域与实际目标物体高度吻合,这不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也为后续的模型优化提供了宝贵依据,确保了模型在农业场景下的精准管理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本系统设计了直观便捷的用户界面,以提升用户体验。用户首次使用时需进行注册,随后通过登录页输入账号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登录成功后,系统将自动跳转至主界面(首页)。
用户成功完成身份验证登录后,系统自动开启页面跳转逻辑,引导用户走进软件的主界面,首页采用侧边栏和主内容区域相联合的布局模式,此乃用户访问系统的默认切入点,目的是给出直观明晰的操作路径,在页面右上角的显眼区域,系统实时展示出当前登录用户的账号名称,方便用户核实自身身份信息,同时提高界面的个性化体验水平,整个页面布局完成了精心的规划,保证功能模块清晰能易用,视觉的层次较分明,该种设计不仅增进了用户体验,还为后续功能操作增添了便捷的导航辅助。
首页采用侧边栏与主内容区域相结合的布局设计,旨在提供直观的操作路径。页面右上角实时显示当前登录用户的账号名,增强个性化体验。菜单栏中,“关于我们
”选项提供下拉功能,用户可通过选择“intro
”查看软件简介,或通过“version
”查询当前版本信息。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功能清晰,易于导航和使用。
在移动端的部署工作里,依靠Android Studio
和NCNN
框架把YOLOv8
模型迁移到安卓机上,实现了农田场景下的实时检测成效,于用户界面设计中,用户首次打开应用会直面欢迎页面,顶部醒目地显示应用名称“Stara-AI
”,中间以显著的紫色字体提示“欢迎使用安卓Stara-AI
”,再配上戴墨镜的小熊卡通形象提升趣味性。
用户需凭借输入账号和密码达成身份验证,界面设计简明易懂,背景采用夜晚那片星空场景,打造出宁静又洋溢科技感的氛围,页面配备账号与密码输入框,守护用户信息的安全防线,也设有“忘记密码?
”的相关链接,助力用户找回账户资料,完成登录按钮点击后,系统会验证用户身份,接着跳转至主功能模块,开启核心操作的全新体验。
移动端检测凭借YOLOv8-RGCSPELAN-ECA-AFPN
模型达成目的,界面顶端显示此刻所用的模型种类和推理设备,右上角实时呈现出帧率,图像中采用边界框形式标注检测结果,且附上类别标签以及置信度得分,采用Android
平台给予的Text-to-Speech
(TTS引擎
),把检测所得结果转为语音输出。
在完成各模块的独立测试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搭建与联调。这包括将所有硬件组件集成到小车底盘上,连接电源,并部署最终版本的软件。
MQTT
和HTTP/HTTPS
通信链路稳定可靠,数据传输无丢包、无延迟。YOLOv8
模型在树莓派上的推理速度(FPS
),确保满足实时性要求。在智能小车的开发与部署过程中,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是确保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模型推理速度、检测精度以及整体系统响应能力的多轮测试与优化,发现智能小车在模型推理与目标检测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性能瓶颈,具体表现为推理延迟和检测效率迟缓。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CPU
和内存资源占用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的实时性能。YOLOv8
在精度上具有优势,但其计算复杂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移动端设备上运行时,难以完全满足实时性要求。针对这些性能瓶颈,后期优化将着重于模型的轻量化。这包括:
通过对智能小车的多轮测试与优化,致力于有效解决模型推理与检测方面的性能瓶颈问题。未来,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的模型优化技术和硬件加速方案,例如利用更专业的边缘计算芯片或优化推理框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为农业智能化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深度学习和智能硬件集成的农田作业智能小车系统。该系统通过结合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在复杂农田环境中完成作物与杂草的精准识别及任务处理,同时实现避障与路径规划的并行操作。该系统在高效性与准确性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实时数据处理与任务执行方面展现了较高的性能。YOLOv8模型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作物与杂草识别的精度,即使在复杂光照条件和密集杂草环境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识别率。此外,超声波传感器的引入有效增强了系统的避障能力,确保了小车在农田作业中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当前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端光照条件对图像识别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导致误识别或漏识别现象的发生。复杂地形对小车的运动稳定性和避障能力也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需求。尽管传感器和电机的性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针对特定场景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改进。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在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等技术应用中,面临系统处理速度和计算能力的瓶颈,尤其是在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任务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硬件升级与算法优化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望未来,本研究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首先,图像识别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将有助于提升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减少因图像质量波动导致的误识别和漏识别问题。其次,在复杂地形适应性方面,可探索更为智能化的路径规划算法和更精准的环境感知方法,以提高系统在多变农田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系统功能的扩展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例如自动播种、精准喷药等农业任务的自动化实现,最终构建一个全面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
随着硬件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持续优化,智能小车系统将成为现代农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这一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还将为农业领域的深度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精准农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希望博客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