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加班,但你得告诉我,我到底在忙个啥。
很多技术人把“996”当成最痛苦的事。
其实,996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没有方向的努力,比加班更令人绝望。
回忆一下你最近的开发经历:
✅ 你知道这个功能上线后带来什么收益吗?
✅ 你知道用户是谁,他们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 你知道为什么需求一直在变吗?
如果三个回答都是“我不清楚”——
恭喜你,正在参与一场无意义开发马拉松:
你跑得再快,也只是围着圈打转,
写的代码,改的UI,都是“自我感动式勤奋”。
让我们来列举下那些年我们干过的“程序员废活”:
说白了:你做的事不影响结果,结果也不会因为你而好,那就是无意义。
今天改功能,明天改方向,后天改KPI——你永远追不上“拍脑袋的速度”。
你只被分配“做模块X”,但从来没人告诉你:这个模块要干嘛、谁在用、值不值得做。
“这个版本什么时候上线?”
“看老板心情。”
“这个功能做了有什么目标?”
“能上线就不错了。”
自己嗨,写了套又套、封装又封装,业务说一句“不用了”,你立马悟了:原来我只是在自娱自乐。
别急着辞职!先学会从项目里找到价值锚点。
- 谁会用这个功能?
- 它能带来什么收益?
- 如果我不做,有什么影响?
如果没人能答出来,那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伪刚需”。
“我只是个搬砖的”这句话,请从今天起删掉!
即便你不是架构师,也要:
不要用“写了很多代码”来麻痹自己,
项目进度稳、结果有效、体验提升,才是你的真实价值。
与其日夜加班搞优化、造轮子,
不如花一天时间去分析一次用户行为,找到真正有用的“下一个功能”。
很多程序员早就习惯了996,
但真正让人累垮的不是工作时长,而是“看不到意义”。
如果你的代码上线了没人用、老板不记得、用户不关心——你累再多都是白搭。
工作中最怕的不是累,是“精神性疲劳”。
能熬夜的不一定铁人,能做出价值的人才值得尊重。
你做过“最无意义”的开发是什么?
你觉得如何判断一个功能值不值得做?
欢迎评论区留言 + 点赞,我会精选留言做一篇《技术人吐槽“最废的需求TOP10”》合集,带你笑着流泪
点赞 + 收藏,私信我送你一份:
《开发价值判断思维导图 》+《如何和产品一起定义有效需求》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