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与Agentic AI原理与应用(上) - Agent的兴起及核心技术栈

目录

    • 一、AI Agent和Agentic AI的兴起
      • (一)AI Agent爆发的技术与生态契机
      • (二)Agent的发展历程
      • (三)AI Agent的核心特质及概念解析
      • (四)Agents、AI Agents与Agentic AI的区别
      • (五)AI Agent的适用场景及判断标准
      • (六)应用案例
    • 二、AI Agent的核心技术栈解密
      • (一)核心组成部分
      • (二)感知模块
      • (三)认知与决策模块
      • (四)行动模块
      • (五)Agent架构模式
      • (六)构建基础AI Agent的核心步骤

一、AI Agent和Agentic AI的兴起

(一)AI Agent爆发的技术与生态契机

  1. 大语言模型(LLM)的能力跃升
    • 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NLU/NLG):LLM具备复杂指令理解、上下文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为Agent提供“大脑”和“嘴巴”。
    • 常识推理与逻辑演绎:掌握世界知识和基本推理能力,支持复杂规划和决策。
    • 代码生成与理解:生成和理解代码,赋予Agent操作软件和调用API的能力。
  2. 相关基础设施与生态的成熟
    • 向量数据库:高效存储和检索非结构化数据,构建Agent长期记忆和知识库。
    • 模型API与服务化:各大厂商开放LLM及AI能力API,降低开发门槛。
    • 开源框架与社区:如LangChain、Crew AI等提供模块化工具和实践案例,加速应用开发。

(二)Agent的发展历程

  1. 早期探索(1956–1990):符号主义AI中的Agent,如“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求解器”,强调知识表示和演绎推理。
  2. 强化学习兴起(1990s-至今):赋予Agent从环境交互中学习决策策略的能力,如AlphaGo。
  3. 互联网与Web Agent(1990s-2000s):搜索引擎爬虫、早期聊天机器人和推荐系统展现应用潜力。
  4.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融合(2010s):提升Agent在感知和模式识别方面的能力。
  5. 大型语言模型爆发(2020s):GPT-3展示零样本/少样本学习能力,ChatGPT通过指令微调提升对话能力,AutoGPT等项目推动自主任务规划与执行。

(三)AI Agent的核心特质及概念解析

  1. 定义: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主行动能力的智能实体。
  2. 核心特征:自主性、目标驱动、环境交互、学习与适应性。
  3. 发展阶段
    • 基础工具与指令阶段:使用LLM结合工具完成简单任务。
    • 知识库与存储阶段:加入知识库和存储功能,解决LLM无状态问题。
    • 记忆与推理阶段:具备记忆和推理能力,提升复杂任务成功率。
    • 多Agent团队阶段:多个Agent分工合作解决复杂问题,但成功率仍较低。
    • Agent系统阶段:构建完整系统,支持API异步处理和结果流式传输。

(四)Agents、AI Agents与Agentic AI的区别

  1. Agents:最基础概念,能感知环境并行动的实体,无需AI,如冰箱恒温器。
  2. AI Agents:AI驱动,利用机器学习和NLP做决策,如虚拟助手。
  3. Agentic AI:更自主、适应性强,能自主规划和决策,如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五)AI Agent的适用场景及判断标准

  1. 适用场景:高复杂度任务、需要自主规划与执行、与环境交互、长期记忆与学习、多模态感知。
  2. 判断标准:任务可拆解性、环境可观察性、目标明确性、知识可表达性、鲁棒性要求和长期价值。

(六)应用案例

  1. 智能客服:电商客服机器人理解用户意图,执行多步操作。
  2. 医疗健康:在线问诊App单日处理12万次问诊,分诊准确率达95%。
  3. 广告营销:内容创作Agent生成文案、图片和视频脚本。
  4. 软件开发:Devin能自主完成编程任务,从需求理解到部署。

二、AI Agent的核心技术栈解密

(一)核心组成部分

  1. 感知模块:接收和理解多模态信息,如文本、图像、语音等。
  2. 认知与决策模块:基于感知信息进行思考、推理和规划,LLM作为核心引擎。
  3. 行动模块:执行决策结果,调用工具、执行代码或与物理世界交互。

(二)感知模块

  1. 多模态信息输入:包括文本、图像、语音、视频、传感器数据和结构化数据。
  2. 关键技术
    • 自然语言处理(NLP):理解文本意义、意图和实体,如命名实体识别和情感分析。
    • 计算机视觉(CV):识别对象、理解场景,如目标检测和光学字符识别。
    • 自动语音识别(ASR):将语音转换为文本,处理口音和噪声挑战。
  3. 环境状态表征:整合多源信息,构建统一的环境描述,支持多模态融合和相关性判断。
  4. 挑战与前沿:部分可观测环境下的状态推断、动态环境学习和可解释性状态表征。

(三)认知与决策模块

  1. 核心引擎:LLM
    • 角色与能力:理解指令、处理上下文、进行常识推理,通过思维链(CoT)、思维树(ToT)等技术增强推理能力。
    • 局限性及弥补:幻觉问题通过工具调用和事实核查解决,知识截止通过实时搜索更新,逻辑推理脆弱性通过代码执行器弥补。
  2. 规划能力
    • 任务分解:分层规划(HTN)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步骤,LLM驱动分解模糊指令。
    • 规划方法:经典规划基于环境模型搜索,基于学习的规划通过强化学习优化策略,ReAct框架实现推理与行动交互。
  3. 记忆能力
    • 短期记忆:LLM上下文窗口和对话历史存储。
    • 长期记忆:向量数据库和知识图谱存储持久化知识,支持语义检索。
  4. 学习与适应能力:通过强化学习、人类反馈学习和持续学习,优化行为和适应环境。

(四)行动模块

  1. 工具使用
    • Function Calling机制:LLM生成函数调用请求,外部工具执行并返回结果。
    • MCP协议:标准化模型与工具交互,解决开发耦合和生态碎片化问题,支持文件管理、信息查询等场景。
  2. 代码执行:在沙箱环境中执行Python等代码,实现复杂计算和自动化任务。
  3. 物理世界交互与人机交互界面
    • 物理交互:通过ROS等接口控制机器人,处理传感器数据。
    • 人机交互:生成文本、语音和GUI操作,主动澄清用户意图。

(五)Agent架构模式

  1. 单Agent与多Agent系统(MAS)
    • 单Agent:设计简单,适合有限任务;多Agent协同处理复杂问题,支持模块化和并行执行。
    • MAS关键机制:通信、协作、协商和组织结构设计。
  2. A2A协议:Google发布的Agent间通信协议,支持安全协作、任务状态管理和能力发现。
  3. 主流框架分析:如AutoGen、LangGraph和CrewAI,各有侧重和适用场景。
  4. 高级模式:反思性Agent自我评估和修正,具身智能Agent考虑物理交互和世界模型。
  5. Agentic RAG与AG-UI协议:前者优化检索增强生成,后者解决AI与前端交互标准化问题。

(六)构建基础AI Agent的核心步骤

  1. 定义目标与范围:明确任务和成功标准。
  2. 选择核心引擎:选型合适的LLM并集成API。
  3. 系统设定与行动:设计提示词和工具调用逻辑。
  4. 构建记忆机制:实现短期和长期记忆。
  5. 实现规划与推理:任务分解和决策逻辑。
  6. 迭代优化与评估:通过测试和反馈改进系统。

AI Agent与Agentic AI原理与应用(上) - Agent的兴起及核心技术栈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DeepSeek,#,Agent,AI,Agent,Agenti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