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采购:ABC分析(ABC Classification)/ CAV分析(Cost, Availability, Value Analysis)

在供应链管理中,ABC分析和CAV分析是采购品类管理和库存控制中的两种核心方法,用于优化资源分配、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一、ABC分析(ABC Classification)

1.1、定义

ABC分析是一种基于帕累托法则(80/20原则)的库存管理方法,将采购品类按价值或重要性分为A、B、C三类,以实施差异化管理。

1.2、核心逻辑

A类(高价值品类)

特点:占采购总金额的70%-80%,但品类数量仅占10%-20%。

管理策略:重点监控、精准预测、严格库存控制(如采用拉动模式),优先保障供应。

案例:汽车制造中,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

B类(中等价值品类)

特点:占采购金额的15%-20%,品类数量占20%-30%。

管理策略:适度监控,平衡库存与成本(如定期盘点、安全库存)。

案例:车身覆盖件、电子元件等。

C类(低价值品类)

特点:占采购金额的5%-10%,品类数量占50%-70%。

管理策略:简化流程、减少管理成本(如采用推动模式、批量采购)。

案例:办公用品、标准紧固件等。

1.3、书中应用

品类管理战略(第2章):通过ABC分析划分品类优先级,制定差异化采购策略。

间接采购管理(第5章):对非生产性物料(如MRO)按ABC分类优化库存和采购流程。

数字化采购系统(第6章):利用数据驱动工具自动分类ABC品类,实现动态管理。

二、CAV分析(Cost, Availability, Value Analysis)

2.1、定义

CAV分析是一种综合评估采购品类成本、供应可得性和业务价值的方法,用于制定更精细的采购策略。

2.2、核心逻辑

成本(Cost)

评估指标:单价、总拥有成本(TCO)、成本波动性。

策略:对高成本品类重点谈判、寻找替代供应商或优化设计。

案例:航空零部件采购中,通过CAV分析发现某型号轴承成本占比过高,转而采用国产化替代。

供应可得性(Availability)

评估指标:供应市场复杂度、供应商数量、交付周期、地理风险。

策略:对供应风险高的品类开发备用供应商、增加安全库存或本地化生产。

案例:全球芯片短缺时,通过CAV分析提前锁定供应商产能,避免生产中断。

业务价值(Value)

评估指标:对生产、客户满意度或战略目标的影响程度。

策略:对高价值品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研发或共享市场信息。

案例:新能源汽车电池采购中,通过CAV分析将电池定为战略品类,与供应商共建研发中心。

2.3、书中应用

品类管理战略制定(第2章):结合CAV分析划分品类战略角色(如战略品类、杠杆品类)。

全球采购风险管理(第4章):通过CAV评估不同地区的供应风险,优化全球供应商布局。

供应商绩效评估(第9章):将CAV指标纳入供应商分级体系,动态调整合作策略。

三、 ABC分析 vs CAV分析:对比总结

维度 ABC分析 CAV分析
核心目标 按价值/金额划分品类优先级 综合评估成本、供应风险和业务价值
分类依据 采购金额占比(80/20原则) 多维度指标(成本、可得性、价值)
管理重点 库存控制和资源分配 战略采购和供应链韧性
适用场景 标准化品类管理、库存优化 复杂品类战略决策、全球采购
书中案例 间接采购品类划分、数字化采购 芯片短缺应对、新能源汽车电池采购

四、书中如何结合两种方法?

战略采购决策

先通过ABC分析筛选高价值品类(A类),再通过CAV分析评估其成本结构、供应风险和战略价值,最终确定采购策略(如集中采购、全球化布局或本土化替代)。

供应商管理

对A类品类中的高风险供应商(CAV分析中“可得性”低),采用“核心供应商”管理策略;对C类品类中的低价值但高供应风险品类,则通过CAV分析寻找替代方案。

数字化赋能

在数字化采购系统中集成ABC和CAV模型,自动生成品类管理看板,实时监控关键指标(如成本波动、交付延迟率),支持动态决策。

ABC分析聚焦于“价值分配”,通过简化管理复杂度提升效率;CAV分析聚焦于“风险与价值平衡”,通过多维度评估优化供应链韧性。实际管理中,企业常结合两者,例如:

对A类品类进行CAV深度分析,制定战略采购计划;

对C类品类采用ABC简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书中通过案例和工具(如供应链控制塔、数字化采购系统)展示了如何将这两种方法落地,实现采购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五、欢迎交流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供应链管理-采购:ABC分析(ABC Classification)/ CAV分析(Cost, Availability, Valu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