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

去年的离职帖其中有一段“摆摊经历引得了不少前同事和朋友的关注和追问,于是便想着记录一下这次心血来潮的摆摊尝试经历。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1张图片
(我们的务实小摊)

启程:为啥想尝试一下摆摊?

去年离职后到未入职新公司的空窗期,时间像被按下暂停键的影片,悬浮在生活固有的轨道之外。告别了熟悉的工位与代码,时间忽然变得宽裕而轻盈。正是在这短暂的缝隙里,同事朋友小仪发来一条信息,一个想法跃然屏上:要不,试试去摆个摊?

念头一旦冒出,就像投入池塘的石子,迅速漾开了涟漪。为什么想去摆摊? 很难一言蔽之。或许是厌倦了方寸屏幕里的世界,渴望触摸些更粗粝真实的生活质感;或许是被街角巷尾升腾的烟火气所蛊惑,也想成为那氤氲热气中的一员;又或许,仅仅是心底那份不安分的“试试新鲜事”在召唤。总之,这主意像一粒种子,在我和小仪一拍即合的土壤里迅速发了芽。

探索:理想与现实的初次碰撞

行动派的小仪很快主导了调研方向——她钟情于在成都旅游时发现的“铁板虾滑”。新鲜虾肉制成的滑泥,挤在滚烫的铁板上滋滋作响,煎至金黄焦脆,再刷上酱料撒上调料,香气四溢,是街头小吃的新宠。我们兴致勃勃地畅想:杭州似乎少见?机会!

带着这份热情,我们开启了“市场调研”。驱车穿梭于武林夜市、西湖小吃街等杭城热闹去处,仔细观察人流量、摊点分布,心中默念着两个核心指标:位置要安全,人流要可观。然而,现实的冷水泼得猝不及防——西湖夜市核心摊位年租动辄50万,武林夜市稍偏的地段也要20万一年!这高昂的数字瞬间击碎了我们在黄金地段安营扎寨的幻想。

地图上标注的零星几家铁板虾滑店也踪迹难觅,倒是考察路上意外发现了杭州本地小吃“葱包烩”——薄薄的面皮裹着油条和大葱,在铁板上压烤得焦香酥脆。做法简单易上手,成本也低,仿佛是为我们这种初生牛犊量身定做的“B计划”。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小仪的闪光点展露无遗:超强的执行力和令人叹服的细心。她随身带着笔记本,迅速将浮于空中的点子沉淀为可落地的行动项——关键信息、人潮时段、成本精算一一记录在案,那份务实和高效,是我在这场烟火征途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筹备:带着“简陋”的装备启航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2张图片

(网上购买的卡式炉到货了)

面对高昂的固定成本,我们果断选择了“游击战”策略,并祭出“抠门大法”:一切设备能省则省,能自备绝不新购。家里的炒锅临危受命,充当“平替”铁板;炒勺、筷子等悉数征用。我网购了基础耗材:一次性包装袋、卡式炉与气罐、木签;小仪则负责精准采买食材:大葱、酥脆油条、各色调料……简陋归简陋,仪式感却不缺。贴上自制的、带着点笨拙可爱的手写招牌,“铁板虾滑 & 杭味葱包烩”的摊位雏形已就位。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3张图片
(铁板(guo)虾滑的中间迭代版本)

周末,在我家厨房开启了“封闭测试”。手忙脚乱是标配:面皮破口、虾滑焦黑、酱料咸过头……诞生了几件惨不忍睹的“试验品”。幸好,肚子空空如也,自产自销当晚餐,倒也算物尽其用。当终于捣鼓出品相味道尚可的成品时,两人相视而笑,一种“这成了”的迷之自信瞬间充盈心间。行动指令明确:周六,出摊!

出摊:跌宕起伏的街头一日

晨光初绽:地铁口的漫长等待与寂寥

周六清晨,我驱车接上小仪和一车简易家当,驶向第一个“战略据点”——商圈旁的地铁口。这里人流尚可,且暂时没发现“执法者”的身影。支起小桌,架好灶炉,贴上招牌,属于我们的微型舞台就算搭建完成了。除了一向腼腆喊不出口的吆喝,能做的都尽力了:我们甚至开启了抖音直播,妄想线上线下联动导流(一次认真的O2O初尝试)。然而,直播间人数个位数,现实更骨感——足足两个多小时,零开张!尴尬和焦虑在微冷的空气里弥漫。无奈,只好给自己煎了两份,安慰空空如也的胃,也安慰有些失落的心。

柳暗花明:师大门口的惊喜与暖光

午间时分,人流寥寥。不死心,转战到一处草坪露营地。这里人气确实旺,但四周都是小资范儿的咖啡、甜品、手调饮料摊,我们这油烟稍重的烟火小吃,显得格格不入。果断再次转移,目标锁定杭师大的校门口。鼓起勇气在另一位糖炒栗子“专业人士”旁支起摊点,心里难免打鼓。
转折点来得意外又惊喜。 一位女生驻足询问。我瞬间拿出毕生口才,滔滔不绝地介绍我们的新品铁板虾滑。也许是热情感染了她,也许是新鲜感作祟,她决定尝尝!点火、放油、铺虾滑、翻煎、撒料……平生第一次带着如此郑重的紧张操作。当她付了钱接过纸碗的那一刻,那清脆的收款声,大概是那天最美妙的旋律!第一单的尘埃落定,像给引擎注入了燃料。紧接着是第二单,第三单……小小的队伍竟排了起来! 我们手忙脚乱,却无比投入,短短时间卖出了五六份。那份忙碌中的欣喜和被认同的感动,千金难换,师大门口青春洋溢的身影,也像是此刻最美的布景板。

日暮途穷:夜市江湖的现实一课

短暂的高光时刻被地铁工作人员打断,温和但坚定地劝离了我们——位置稍有阻碍交通。带着小小成功的鼓舞,我们不知深浅地决定挑战“专业副本”——驰名师大夜市。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4张图片
(师大夜市里“美女の摊”)

甫一进入,就被震慑了。这里的摊主们设备精良:火力强劲的猛火灶、直径惊人的大锅、炫目的广告灯牌,配合着行云流水、技艺娴熟的翻炒动作。反观我们的小炒锅和卡式炉,如同幼儿园手工作业遇到工业级生产线,瞬间感受到了全方位的碾压感。偏偏此时,天空还不作美飘下小雨。干脆收拾心情,融入人潮当一回食客,夜市里的餐点风味确实不错,让人不禁有点艳羡杭师大学子们的口福。
最后一丝不甘驱使我们去到更大型的小吃街聚集地,想试试碰碰运气。结果,感受到的是冰冷的排斥。这里的摊主领地意识极强,面对我们这“不速之客”,眼神和言语都透着毫不掩饰的不欢迎。他们大多缴纳了不菲的租金,甚至隐隐透出与秩序维护者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关系网络。尝试沟通碰壁后,一股真实的凉意涌上心头——原来这热闹的夜市江湖,自有其坚硬的围墙。热情被现实的铜墙铁壁冷却,我们相视苦笑,彻底熄了心思,打道回府。

归途:57元换来的清澈回响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5张图片

最终结算,战绩定格在57元。扣除油盐酱醋气的成本,大概所剩无几,甚至是略微亏损。
但这57元,仿佛一枚投入心湖的硬币,买回的“清醒”远比账面价值来得沉甸:

  • 新奇点 ≠ 刚需点: 我们设想的“新奇”铁板虾滑,市场是否真的买账?考察时的“发现少”不等于“需求旺”,街头是最真实的考卷。
  • 执行力是金: 小仪在这场行动中展现的行动力、细心和对流程的把控(笔记本上的精确记录、成本计算),是这场“游击战”得以成行的关键。空谈终无效,落地才是真。
  • 位置是玄学: 地铁口人潮汹涌但无人驻足,露营区人气旺却非目标客群,校门口反而成了福地。找准对的“流量池”,事半功倍。
  • 敬畏专业: 夜市摊主们的装备、手艺、成本控制乃至对“江湖规则”的熟稔,不是一日之功。他们才是街头营生真正的“硬核玩家”。我们的“小打小闹”,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课”。
  • 烟火的温度与棱角: 最珍贵的,是首单成交时纯粹的喜悦,是师大门口学生们好奇而友善的回望,是街头忙碌间隙瞥见的那抹城市暮色——它短暂地剥离了我们作为过往“社畜”的身份外衣,让人真切地触碰到生活滚烫、粗糙也温暖的肌理。而另一面,夜市里那无形的壁垒,也清楚地划出了现实的边界。

一些想法

离职间隙的这段空白,被我们莽撞又真诚地涂上了一笔浓重的“烟火色”。
57元很薄,但它买下了一份沉甸甸的“人间清醒”。
它提醒我:

  • 格子间外,热气腾腾的街头自有其运行法则与复杂生态。
  • 新鲜感与冲动值得赞赏,即使只换来一次深刻的“撞南墙”。
  • 能在烟火江湖中扎根的每一个小微个体,都值得一份敬意。

车载着我们驶回熟悉的道路。车窗映照着城市的华灯初上,那段摆摊经历,在天光下满怀憧憬出发,在暮色里略带狼狈却也收获了意外微光的短暂冒险,连同那皱巴巴的57元一起,沉淀为一份独特的回忆。

程序员摆摊,一天赚了57块_第6张图片

小结

它未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却是一次澄澈的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有时恰恰需要跳出既定的轨道,亲手在滚烫的铁板上,煎出来尝尝。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