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铜想法

核心逻辑:低库存与地缘风险缓和支撑价格,但淡季需求疲软与关税悬疑压制反弹空间,短期维持高位震荡

一、成本高企与利润分化

当前沪铜市场,成本端与产业链利润呈现出复杂态势。铜精矿加工费(TC)持续处于 - 43.56 美元 / 吨的负值区间,冶炼厂仍处于“加工即亏损” 的艰难处境。海外矿端的一系列扰动是主因:秘鲁安塔米纳铜矿因事故全面停工,智利 Sentinel 铜矿也因安全问题局部停产,使得短期铜精矿供应愈发紧张;市场对替代原料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欧洲 Millberry 级废铜溢价飙升至 LME 铜价的 99.5%-100%,抢购热潮可见一斑。

产业链上下游矛盾显著。上游市场,LME 库存降至 91,275 吨,创下 2023 年 8 月以来的新低,国内上期所库存也连续三周下降,至 81,550 吨,处于 6 个月低位,极低的库存水平为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游终端消费则呈现出 “淡季疲软 + 结构性韧性” 的特点:传统领域如地产相关线缆订单明显疲软,但新能源领域仍有任性,光伏装机达 10.8 亿千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54.5%,再加上 AI 数据中心的耗铜需求,共同为市场带来了增量。

二、驱动分析:多空因素激烈博弈

市场驱动因素中,多空力量展开激烈博弈。宏观政策与地缘风险方面,伊朗和以色列于 6 月 24 日达成停火协议,市场避险情绪随之降温,风险偏好回升推动伦铜价格一度冲高。关税问题充满悬疑,美国对华 “对等关税” 暂停期将于 7 月 9 日结束,若未延期,进口关税将从 10% 翻倍至 20%,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预期。

供需基本面同样复杂。供应端虽有边际改善迹象,7 月预计有 3 万吨中国精炼铜将注册入库 LME,另有 10 家冶炼厂计划交付 4-5 万吨,这或能缓解库存紧张状况,但短期内现货依旧紧张,LME 现货溢价一度冲高至 310 美元 / 吨,创三年高位。需求端受淡季影响明显,下游加工企业因资金回笼压力,仅维持刚需采购,精铜杆企业成品库存环比增加 7.38%,反映出终端订单走弱。

三、后市展望:震荡区间与关键催化

1. 价格路径

短期来看,未来一周沪铜主力合约(2508)价格预计在78300-80610 元 / 吨区间运行。若地缘风险进一步缓和,或者 LME 交割库存增量不及预期,将成为价格上行的催化因素;而在关税政策落地前,资金出于避险目的撤离,或者出现淡季累库信号,则会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2. 具体想法

单边策略上,当价格在区间上沿,即超过 80,000 元时,可逢高轻仓尝试做空,止损设在 80500 元;在区间下沿,可分批布局多单,止损位设为 78000 元。

四、风险提示

价格上行存在风险,若国内出台大规模电网投资计划,或者美联储提前降息,将有力推动价格上涨;此外,南美矿工罢工,或地缘冲突致使霍尔木兹海峡航运中断,造成供应中断升级,也会带动价格上行。下行风险主要来自关税落地,若美国 7 月 9 日上调关税至 20%,将引发市场对需求收缩的担忧;贸易商预估 20 万吨的质押库存,在价格下跌时若大量抛售,同样会导致价格下行 。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