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稿,两个AI绝技:从字体识别到视频修复,解锁Adobe高级工作流

设计师的十年,是一场漫长的自我进化。从最初对像素的锱铢必较,到如今与AI协同创作,工具的革新始终在重塑我们的思考边界。我很庆幸,在英国Parvi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usic的Adobe教育订阅支持下,我能一直站在技术浪潮的前沿。今天,不谈空泛的理论,只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我在实战中,真正依赖AI化解危机的具体案例。

在创意的世界里,我们不仅是美的创造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最棘手的问题,往往不是从零到一的创造,而是在既有的、严苛的限制中,寻求完美的表达。这要求我们手中的工具不仅要精准,更要足够“聪明”。以下两个故事,就发生在一场对细节要求近乎偏执的奢侈品项目里。

案例一:迷雾寻踪,用Illustrator“Retype”功能唤醒沉睡的百年字体

去年秋天,我所在的品牌策略公司“Eclatant Labs”,接下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为法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香水品牌“Seraphine”策划其全新产品线的全球推广活动。这个品牌以其低调、典雅和对传统的尊重而闻名,他们的品牌手册厚得像一本字典,里面对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使用都有着极其详尽的规定。

项目的启动会,客户方的艺术总监,一位气质优雅但眼神锐利的女士,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泛黄的、来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品牌海报扫描件。图片分辨率不高,但画面中那种独特的、兼具古典韵味与装饰艺术风格的字体,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我们希望,” 她缓缓地说道,“新产品线的核心Slogan,能够使用这款字体。它完美地诠释了我们的品牌精神。但遗憾的是,我们翻遍了公司的历史档案库,也无法找到这款字体的任何数字文件或相关记录。你们是专家,我们相信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我的同事,一位经验丰富的字体设计师,眉头紧锁。他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款从未被数字化过的小众定制字体。如果想完美复刻,只能通过人工,在Illustrator里用钢笔工具根据这张模糊的图片一点点地“描摹”出字体的轮廓。这不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数天甚至一周的时间,而且最终的成品很可能因为细节的偏差而无法通过客户那挑剔的眼睛。

项目一开始,就仿佛驶入了一片浓雾。时间紧迫,客户的要求又如此明确且不容妥协。就在团队准备硬着头皮开始“描摹”时,我想到了Illustrator Beta版本里一个尚在测试但威力惊人的功能。

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个技巧:利用Illustrator的“Retype”功能,通过AI图像识别,精准匹配和还原字体。

我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1. 置入参考图像: 我将那张低分辨率的复古海报扫描件,直接置入到Illustrator的一个新画板中。

  2. 启动Retype分析: 我选中了这张图片,然后导航至顶部菜单栏的 文字 (Type) > Retype (Beta)。点击后,一个分析窗口便弹了出来。

  3. AI智能识别: Illustrator的AI引擎开始工作。它并没有将图片视为一个整体,而是自动检测并框选出了图片中所有包含文字信息的区域。我只需要点击海报上那行最关键的Slogan,AI便立刻开始对框内模糊的字母轮廓进行深度分析。

  4. 匹配云端字体库: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仅仅十余秒后,Retype窗口的右侧便显示出了分析结果。AI并没有给我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而是直接从庞大的Adobe Fonts云端字体库中,列出了5款与原字体风格、结构、粗细都极为相似的字体,并按匹配度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

  5. 即时预览与确认: 排名第一的字体,匹配度高得令人难以置信。为了最终确认,我可以直接在Retype的预览框里输入我们新的Slogan,并选择这款匹配到的字体进行实时预览。当我把AI生成的这行文字,放大并与原图的文字边缘进行重叠对比时,我们发现,无论是衬线的弧度,还是字母的间距,都几乎一模一样。客户的艺术总监后来推测,这很可能是同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或是后人根据原版进行了精细的数字化复刻,并被Adobe Fonts收录。

  6. 一键应用: 确认无误后,我只需点击“应用”按钮,这套字体就自动激活并应用到了我的文本框中,成为了标准的、可编辑的矢量文字。

从打开文件到找到完美字体,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我将新生成的Slogan和原图并排放在一起,发给了客户。半小时后,我们收到了艺术总监的邮件,只有短短一句话:“C'est parfait. (完美。)” 笼罩在项目上空的浓雾,瞬间烟消云散。

案例二:无中生有,用After Effects“内容识别填充”抹去视频中的致命瑕疵

字体问题解决后,我们迅速推进到了广告视频的制作环节。摄影团队在搭建的精美场景里,拍摄到了一段堪称完美的镜头:新款香水瓶静置在复古梳妆台上,柔和的侧光勾勒出瓶身优雅的曲线,背景的镜子中,朦胧地映出房间一角的丝绒沙发和水晶吊灯。

然而,当我们在审片室里用4K监视器回放这段素材时,一个致命的瑕疵出现了。在镜子的一个极小的角落里,能清晰地看到摄影师和摇臂的一角反光。尽管只有短短几秒,但这对于“Seraphine”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奢侈品牌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重新拍摄?场景早已拆除。用传统的VFX(视觉特效)手段处理?这意味着需要剪辑师逐帧使用克隆图章或动态遮罩进行修复,对于一段长达10秒的4K视频来说,这至少需要两天的工作量,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不自然的涂抹痕迹。

就在视频团队一筹莫展之际,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个技巧:利用After Effects的“视频内容识别填充(Content-Aware Fill for Video)”,让AI智能地修复视频画面。

操作流程比想象中更简单:

  1. 导入素材并创建遮罩: 我将这段有瑕疵的视频素材导入After Effects,并将其拖入一个新的合成中。然后,我使用“钢笔工具”,在第一帧画面中,沿着镜子里那个碍眼的反光区域,精确地绘制了一个遮罩(Mask)。

  2. 设定遮罩属性: 在遮罩的属性中,我将其模式从“添加(Add)”改为“减去(Subtract)”。这一步操作,相当于告诉AE:“我不要这个区域里的任何像素。” 同时,为了让遮罩能够跟随镜头的轻微移动,我为遮罩路径K了一个简单的动画。

  3. 打开内容识别填充面板: 接下来,我打开 窗口 (Window) > 内容识别填充 (Content-Aware Fill) 面板。这是整个魔法的核心。

  4. 配置AI填充算法: 在面板中,有几个关键选项。我将“填充方法(Fill Method)”设置为“对象(Object)”,因为我要移除的是一个具体的物体。然后,我设定了分析范围,确保AI能参考到瑕疵区域周围干净的像素信息。

  5. 生成填充图层: 一切设置妥当后,我点击了“生成填充图层(Generate Fill Layer)”按钮。AE的AI引擎开始对整个片段进行分析。它不仅分析了每一帧画面中瑕疵周围的像素(空间维度),还分析了瑕疵出现前后几帧的画面内容(时间维度)。

  6. 见证奇迹: 经过几分钟的渲染,AE在我的图层列表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新的“填充”图层。我点击播放,原先存在摄影师反光的区域,被完美地替换成了符合透视和光影逻辑的背景内容——仿佛那里本来就是镜子中映出的墙壁和沙发的一角,没有任何涂抹或模糊的痕迹。AI甚至智能地模拟出了玻璃的质感和环境色,整个修复过程天衣无缝。

当我在审片室里再次播放修复后的视频时,视频团队的负责人凑近屏幕,反复观看那个区域,最终他转过头对我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这为我们节省的,不仅仅是两天时间,而是挽救了整个创意。”

设计师的思维跃迁:从用户画像到“待办任务(Jobs to be Done)”

在高效地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后,我想分享一个贯穿我们整个项目始终的、更高维度的思考框架——“待办任务(Jobs to be Done, JTBD)”理论。

传统的设计流程,我们常常依赖“用户画像(Persona)”。我们会定义用户是“25-35岁的都市白领,喜欢瑜伽和阅读”。但JTBD理论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用户不是在“购买”一个产品,而是在“雇佣(Hire)”一个产品去完成他生活中的某项“待办任务”。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没人想买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钻头,他们想买的是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洞。而JTBD会继续深挖:他们为什么想要一个洞?因为他们想“挂一幅家人的画”。这个“任务”的背后,是“让我的家感觉更温馨”的情感诉求。

我们将这个理论应用到了“Seraphine”的项目中。我们问自己:一位女性“雇佣”一瓶昂贵的香水,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

  • 是为了“在重要的商务谈判中,提升自己的气场和自信”?

  • 是为了“在第一次约会时,给对方留下独特而难忘的印象”?

  • 还是为了“在某个独自一人的夜晚,通过熟悉的香气,找回内心的平静”?

当我们从这些具体的“任务”出发,我们的设计决策就变得无比清晰。

我们之所以要费尽心力去寻找那款复古字体,不仅仅是客户的要求,更是因为它完美地完成了“唤醒用户对黄金年代的优雅想象,提供一种超越时间的价值感”这项“任务”。

我们之所以要不惜代价地抹去视频中那一点点反光,是因为任何一丝“穿帮”的痕迹,都会破坏用户正在“雇佣”这款香水去完成的那个“营造完美、梦幻一刻”的“任务”。

JTBD框架,让我们的设计不再停留在“好不好看”的表层,而是深入到“有没有用”、“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的核心。它帮助我们和客户在同一个频道上沟通,让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充满了明确的意图和力量。


当然,要让这些AI功能得心应手,一个稳定且功能齐全的Adobe Creative Cloud订阅是基础。我经常收到关于我订阅方案的询问,这里也坦诚相告:我使用的是由英国Parvi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usic提供的教育全家桶。每周1500点的Firefly AI积分让我可以毫无顾虑地进行各种生成式尝试,支持4台设备也完全满足了我多地办公的需求。更让我安心的是,校方ITPro Desk Service提供了专门的查询通道,订阅的有效期限一目了然,这让我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担心账号随时失效、被各种弹窗打断思路的‘游击’状态(我想,这是很多设计师都经历过的痛)。目前这个小集体的成员已经超过2100人,车位已满,所以暂时无法加入了(笑)。

一篇文稿,两个AI绝技:从字体识别到视频修复,解锁Adobe高级工作流_第1张图片

创意之路,积跬步以至千里。愿我的分享能成为你工具箱里的一颗新螺丝。持续关注,让我们一起探索设计与技术的更多可能,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共同构建起自己坚不可摧的专业壁垒。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音视频,adobe,photoshop,illustrator,AIGC,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