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推了推眼镜):郑先生,听说你对Java并发编程很有研究?能说说虚拟线程和Project Loom的关系吗?
郑薪苦(挠头):啊,这个嘛…就像我打游戏时开了多开挂,一个账号能同时操作多个角色!虚拟线程就是让Java也能这样,用更少的系统资源跑更多的任务。
面试官(嘴角抽搐):嗯…比喻倒是挺形象。那具体说说虚拟线程是如何实现这种“多开”效果的?
郑薪苦(眼睛一亮):简单来说,传统线程是操作系统级别的,创建成本高。虚拟线程则是JVM层面的,像游戏里的角色,可以轻松创建成千上万个。它们通过结构化并发的方式,把复杂的异步代码变得像同步代码一样好写。
// 虚拟线程示例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VirtualThreadPerTaskExecutor();
executor.submit(() -> {
// 执行业务逻辑
System.out.println("Running in virtual thread");
});
面试官(点头):不错,看来你是做过功课的。那接下来问个实际点的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支持千万级用户的直播平台,你会怎么规划整体架构?
郑薪苦(搓手):这不就像组织一场大型演唱会嘛!首先得有个超级能抗的舞台(基础设施),然后要有智能的检票系统(流量控制),还得有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
面试官:继续刚才的话题,具体说说你的架构设计方案。
郑薪苦:我会采用云原生架构,用Kubernetes做容器编排,配合Istio服务网格进行流量治理。前端用WebRTC实现实时音视频传输,后端用Spring Boot 3构建微服务,结合Dubbo 3的gRPC协议通信。
面试官:为什么选择Dubbo 3而不是Spring Cloud?
郑薪苦:这就像是选登山杖还是折叠梯子。Dubbo更适合需要高性能RPC的场景,而Spring Cloud则在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上更有优势。不过现在两者都在融合,我们可以在网关层用Spring Cloud Gateway,在内部服务间用Dubbo 3。
面试官:那你如何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郑薪苦:我会在每个环节都加上保险:前端用CDN加速,网关层做限流熔断,数据库用ShardingSphere分库分表,缓存用Redis 7的IO多线程特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监控体系,用SkyWalking做APM,Prometheus+Grafana做指标监控。
面试官:很好,这些确实是保障可用性的关键手段。那具体说说你在Redis使用上的优化经验?
郑薪苦: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热点Key问题,就像全场人都去抢同一个优惠券。我们用了本地缓存+Redis集群的多级缓存方案,还开发了一个自动探测热点的工具,一旦发现访问量突增就自动降级到本地缓存。
面试官:很实用的经验。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服务突然出现延迟抖动,你会怎么排查?
郑薪苦:我会先看监控大盘,定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数据库,可能是慢查询或者连接池不够;如果是网络,可能要看是否有带宽瓶颈或者GC问题。记得有一次我们遇到了STW停顿,后来发现是ZGC的一个参数设置不当,调整后性能提升了30%。
面试官:假设我们要做一个支持实时互动的消息系统,你怎么设计?
郑薪苦:这让我想起玩吃鸡时的组队语音,既要实时又要稳定。我们可以用RSocket做传输协议,Netty做网络框架,再结合Redis Stream做消息持久化。为了保证可靠性,要设计重试机制和消息确认流程。
面试官:那消息的顺序性和一致性怎么保障?
郑薪苦:这个问题很复杂,就像指挥交通一样。对于全局有序,可以用单一分区;对于局部有序,可以通过消息键做分区。还要考虑消费者端的处理顺序,可能需要用分布式锁或者状态机来协调。
面试官:举个实际案例说明。
郑薪苦: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要求白板协作必须保持操作顺序。最终采用了CRDT数据结构,每个操作都有时间戳,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能正确合并状态。
面试官:不错的方案。那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导致数据不一致怎么办?
郑薪苦:这就需要定期做数据校验和修复。我们设计了一个后台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对比快照,发现问题立即触发修复流程。就像给系统做体检一样。
面试官:很好的思路。最后一个性能优化相关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个QPS只有2000的接口,但需要提升到1万,你会怎么做?
郑薪苦:这让我想起升级英雄联盟段位的过程。首先要找出瓶颈所在,可能是数据库、网络、代码逻辑等等。常见的优化手段包括:加缓存、改异步、拆分查询、批量处理、JVM调优等等。比如我们之前有个接口因为频繁Full GC导致延迟,换成ZGC后性能直接翻倍。
面试官:谈谈你对AI与大模型在Java生态中的理解。
郑薪苦:我觉得这是个新大陆,就像当年发现美洲一样。Spring AI提供了标准化的API,LangChain4j让我们更容易集成LLM能力。我们最近就在用Ollama部署本地大模型,用来做代码生成和文档摘要。
面试官:具体说说你们是怎么集成的?
郑薪苦:我们在网关层做了语义路由,根据请求内容决定是否调用LLM服务。对于RAG系统,用了Qdrant做向量数据库,通过Spring Data REST暴露API。最关键是做了Token预算控制系统,防止模型乱花钱。
// LangChain4j集成示例
@Bean
public ChatLanguageModel chatLanguageModel() {
return OpenAiChatModel.builder()
.baseUrl("http://ollama:11434/api")
.modelName("llama2")
.temperature(0.7)
.build();
}
@Bean
public VectorStore vectorStore() {
return new QdrantVectorStore(
"knowledge-base",
new GrpcQdrantClient("localhost", 6334),
new JacksonJsonMapper()
);
}
面试官:那你觉得LLM应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郑薪苦:三个字:稳、准、省。稳定性方面要考虑超时重试和降级策略;准确性要设计好的Prompt工程和评估体系;经济性则要控制Token消耗,必要时用小模型替代。
面试官: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低代码平台,你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郑薪苦:这就像搭积木,既要好玩又要实用。核心是要有一个灵活的元数据模型,支持可视化编辑和自定义扩展。我们可能会用JHipster做基础模板,结合Flowable工作流引擎,再加上Drools规则引擎。
面试官:具体说说你的实现思路。
郑薪苦:我们的平台分为三层:底层是DSL描述语言,中间是可视化编辑器,上层是运行时引擎。用户拖拽组件时生成YAML配置,部署时转换为Spring Boot应用。对于复杂逻辑,可以通过Groovy脚本扩展。
# 页面配置示例
page:
name: userManagement
components:
- type: table
properties:
dataSource: userService.findAllUsers()
columns: [id, name, email]
- type: form
properties:
fields: [name, email, role]
onSubmit: userService.createUser($data)
面试官:听起来很全面。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我们会尽快通知结果。
郑薪苦(松了一口气):太好了,终于结束了这场“考试”。不过说实话,这次面试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虚拟线程是Java 21引入的一项重大改进,它彻底改变了Java并发模型的基础。与传统的操作系统线程不同,虚拟线程完全由JVM管理和调度,极大地降低了线程创建和维护的成本。
虚拟线程的核心在于它的轻量级特性和非阻塞式执行模型。每个虚拟线程仅占用约512字节的堆内存,相比传统线程的1MB默认大小,内存效率提高了2000倍。其执行模型基于Continuation机制,当遇到阻塞操作时,会自动将当前执行状态保存并释放底层载体线程。
// Continuation API 示例(预览功能)
public class Virtual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inuationScope scope = new ContinuationScope("demo");
Continuation cont = new Continuation(scope, () -> {
System.out.println("Step 1");
Continuation.yield(scope);
System.out.println("Step 2");
});
cont.run(); // 执行到yield
cont.run(); // 继续执行剩余部分
}
}
指标 | 传统线程 | 虚拟线程 |
---|---|---|
创建100万个实例耗时 | 23s | 800ms |
内存占用 | 1TB | 512MB |
上下文切换开销 | ~1μs | ~0.05μs |
随着Project Loom的持续发展,未来可能出现:
媒体服务器(SRS)配置示例:
# SRS配置文件示例
listen 1935;
max_connections 1000;
http_server {
enabled on;
listen 8080;
dir ./objs/nginx/html;
}
rtmp_app {
enabled on;
app live;
ingest {
enabled on;
input file:///path/to/video.mp4;
}
}
WebSocket弹幕服务实现: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anmuWebSocketHandler extends TextWebSocketHandler {
private final ConcurrentMap<String, WebSocketSession> sessions = new ConcurrentHashMap<>();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nnectionEstablished(WebSocketSession session) {
String userId = (String) session.getAttributes().get("user");
sessions.put(userId, ses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TextMessage(WebSocketSession session, TextMessage message) {
String payload = message.getPayload();
// 广播消息给所有客户端
sessions.values().forEach(s -> {
try {
s.sendMessage(new TextMessage(payload));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问题现象 | 根因分析 | 解决方案 |
---|---|---|
观众端播放卡顿 | CDN节点负载过高 | 实施动态节点权重调整算法 |
弹幕延迟超过3秒 | 消息队列堆积 | 引入优先级队列,区分普通/礼物弹幕 |
主播端推流中断 | 网络波动导致 | 实现断点续传和缓冲重发机制 |
多端观看体验差异大 | 设备适配不足 | 构建设备指纹识别和自适应码率系统 |
向量数据库集成示例: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VectorStoreConfig {
@Bean
public EmbeddingModel embeddingModel() {
return new HuggingFaceEmbeddingModel("sentence-transformers/all-MiniLM-L6-v2");
}
@Bean
public VectorStore vectorStore(EmbeddingModel embeddingModel) {
return VectorStore.builder()
.dimension(384)
.embeddingModel(embeddingModel)
.vectorStoreType(VectorStoreType.QDRANT)
.build();
}
}
RAG系统实现:
@Service
public class RagService {
private final VectorStore vectorStore;
private final ChatLanguageModel chatModel;
public RagService(VectorStore vectorStore, ChatLanguageModel chatModel) {
this.vectorStore = vectorStore;
this.chatModel = chatModel;
}
public String query(String question) {
List<Document> relevantDocs = vectorStore.findRelevant(question, 3);
String context = relevantDocs.stream()
.map(Document::getContent)
.collect(Collectors.joining("\n"));
String prompt = String.format("回答以下问题:%s\n\n相关信息:%s", question, context);
return chatModel.call(prompt);
}
}
场景 | 挑战 | 解决方案 |
---|---|---|
大规模知识库检索慢 | 向量相似度计算耗时 | 使用FAISS或ANN近似最近邻算法 |
回答质量不稳定 | 提示词工程不完善 | 实现提示词模板版本管理 |
Token消耗过高 | 上下文包含冗余信息 | 开发智能信息过滤模块 |
多租户隔离难 | 数据混杂存储 | 实现命名空间级别的向量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