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基础:从变量到循环

Python

  • 1.注释
  • 2.变量
    • 什么是变量?
    • 为什么使用变量(必要性)?
    • 定义变量
    • 标识符(变量)命名规范
    • 两个数交换
  • 3.python的数据类型
    • 基本数据类型
    • 复合数据类型
  • 数据类型的转换(input的输入默认是字符串类型)
    • 自动类型转换
    • 强制类型转换
  • 字符串格式化输出
  • 常用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三目运算符
    • 位运算符
    • 所属运算符
  • 程序控制流程
    • 顺序
    • 选择
    • 循环
  • 总结


1.注释

python3.8 默认是UTF-8编码
#\ “”" “”" 表示注释
#-*-coding- * -编码注释
单引和双引都表示字符串,没有字符概念

2.变量

什么是变量?

在程序中运行是,可以变化的量,变量
在python中,没有定义常量的方式,所以python使用变量替代
具有名称的内存空间

为什么使用变量(必要性)?

增加代码的灵活性

定义变量

1.强数据类型的编程(java、C 、C++、C#)

		在定义变量时,要确定存储的数据类型
		int age = 10;
		String name = “华盛顿”;

2.弱数据类型的编程(PHP 、python、JavaScript、ruby);

		变量的类型不固定,类型会自动识别
		变量名称 = 值

标识符(变量)命名规范

1、变量的名称由大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有效符号】这三种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2.变量名称不能以数字开头
3、不能以关键字或者保留字作为变量
(潜规则)
4、变量命名尽量有意义
5、 如果多个单词参与命名,建议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法

python的关键字
import keyword
keyword.kwlist

两个数交换

第一种

num1 = 10
num2 = 30
#=============
#定义变量法
temp = num1
num1 = num2
num2 = temp

第二种

#数学法
num1 = num1 + num2
num2 = num1 - num2
num1 = num1 - num2

第三种

#python 自身提供了一种交换数的方式
num1,num2 = num2,num1

第四种

#异或运算法
num1 = num1 ^ num2

3.python的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

1.数值型:

		整数型(int);
		浮点数(float);
		复数(虚数);

2.布尔类型:

		真:True
		假:False

3.字符串:

		单引号:‘字符串’
		双引号:“字符串”
		三引号:“”“也是字符串”“” ‘’‘字符串’‘’

4.None:代表空,也就是没有的意思

复合数据类型

		对象,万物皆对象
		list
		set
		dict
		tuple
		....

数据类型的转换(input的输入默认是字符串类型)

自动类型转换

整数和小数运算,会向高精度转换
boolean类型和数值进行运算,boolean类型会自动转换为数值
True:转换为数字1
False:转换为数字0

强制类型转换

  1. int(字符串)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2. float(字符串)将字符串转换为浮点数
  3. str(数值) 将其他类型转化为字符串

案例:请输入两个整数 ,求两个数的和

i = int(input(""))
j = int(input(""))
sum = i + j
print(sum)

字符串格式化输出

python提供了很多种字符串的格式化输出

  1. 通过%s占位, %d %f
  2. 将其他类型全部转换为字符串,通过+拼接,统一输出
  3. { }占位输出 print(" a是{}".format(a))
  4. 单个变量 print(a,b) print(“a的值”,a)
  5. print(f"{a} + {b} = {a + b}") 调用.format()

常用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 相加
- 相减
* 相乘
% 取余
/ 相除
** a**b幂次方
// 整除

逻辑运算符

or 或 ,或者
and 与 ,并且
not 非,取反

关系运算符

> 大于
< 小于
>= 大余等于
<= 小于等于
== 等于
!= 不等于
结果是布尔值

赋值运算符

= 将等号右侧的结果赋值给左侧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 a %= 10 <===> a = a % 10

python中,没有自加和自减。

三目运算符

c、java中:
变量 = 表达式 ?结果1:结果2;
python :
变量 = 结果1 if 条件 else 结果2;

位运算符

位(bit):它是计算机中的最小单位

& 与运算, 全1为1,有0则0
~ 取反,1变0,0变1
I 或运算,有1为1,全0为0
^ 异或运算,相同为假,不同为真
<< 左移运算,数值value向左移动num位,左边二进制位丢弃,右边补0;若1被移位到最左侧,则变成负数;左移时舍弃位不包含1,则左移一次,相当于乘2。
>> 无右移运算,1)数值value向右移动num位 2)右移一次,相当于除以2,并舍弃余数。3)左边位用0补充,右边丢弃。

符号位(最高位):0为正,1为负
计算机中都是以补码运行,而要读要变回原码读取

所属运算符

判断一个值是否存在于某个复合数据类型(容器)
in或者not in

程序控制流程

顺序

代码都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执行的

选择

单分支:

if 条件:
    代码块   #条件成立,运行代码块

双分支:

if 条件:
	代码块
else:
	代码块   #条件不成立,运行代码块

多分支:

if 条件1:
	代码块   #条件1成立,运行代码块
elif 条件2:
	代码块
.....
else:
	代码块

循环

for循环:
while循环:

while condition:
	循环体

条件需要变化

总结

1.python 可以加封号,并且允许多行并列。
2.space 和 tab 不能混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