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在写代码,其实你在靠意念解谜。
“这个需求很简单,你搞一下。”
“功能逻辑很清晰的,我都和产品说好了。”
“就照原型做,没啥细节啦。”
你点头接单,打开文档,心里默念:
“兄弟,文档没细节,UI只画个框,你让我拿什么‘搞一下’?”
于是开始了你每天的高难度挑战: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神仙级”需求文档:
编程语言精确到一个符号都不能错,需求文档却精确不到句号。
最后程序员成了需求还原大师,
硬是靠嘴炮 + 历史经验 + 猜测天赋完成了版本上线。
上线后果然出事了:
“这个功能不是这个意思啊!”
“这个地方漏了逻辑了呀!”
“这个体验我们没这样说啊~”
你哭笑不得:“哥,你写的根本没这些!”
他微微一笑:“那你应该来问我呀。”
最怕不是没文档,最怕是文档太多,全是废话:
程序员看完,脑袋三个问号:
“你让我实现的,是你想象中的幻想功能吗?”
需求文档不清晰,带来的不是一点点麻烦,而是:
你以为这是个前后端联调问题,
实际上这是全员痛苦的协作灾难。
程序员不是只能被动挨打,以下做法可助你反击:
收到一个模糊需求后,你写一版自己理解的概要方案给对方确认。
提前暴露歧义,避免边干边吵。
你补的不是文档,是你的平静与清白。
强推一个规则:不上开发前,先开评审会。
说得含糊就得补,说不出来就不能开干。
程序员能写出几千行精妙代码,却往往被**一句“我以为你知道”**毁掉整天。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资深=写代码写得快”,
真正的高手,是:
“技术强”很重要,“沟通清楚”更值钱。
你有没有遇到过“谜语人级别”的需求?
你是怎么和产品吵……哦不,是怎么协作的?
欢迎留言讨论,点赞+收藏+转发,我整理了一份《让产品把话说清楚的10条金句》,
让你下次需求评审稳如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