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电机常见识别参数(磁链,反电动势,转动惯量)

1.什么是磁链(Flux Linkage)?

磁链(Flux Linkage,符号通常为 λλ 或 ΨΨ)是指 磁场通过一个线圈时产生的总磁通量,考虑了线圈的匝数(NN)。
它的定义式为:

λ=N⋅Φλ=N⋅Φ

其中:

  • λλ:磁链(单位:韦伯·匝,Wb·turns 或 Vs)

  • NN:线圈的匝数

  • ΦΦ:单匝线圈的磁通量(单位:韦伯,Wb)

物理意义

磁链反映了 磁场与线圈的耦合程度,是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刷直流电机BLDC)中 反电动势(Back-EMF)和电磁转矩 的关键参数。


如何求磁链?

磁链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具体场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通过反电动势(Back-EMF)计算

在电机中,磁链可以通过 反电动势(Back-EMF) 和转速的关系求得:

λ=Eωλ=ωE​

其中:

  • EE:反电动势(单位:V)

  • ωω:电角速度(单位:rad/s)

步骤

  1. 测量电机空载时的反电动势 EE(如用示波器捕捉相电压)。

  2. 测量或计算电角速度 ωω(通过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

  3. 计算磁链 λλ。


2. 通过电感与电流计算(线性模型)

如果电感的磁链与电流呈线性关系(如无饱和情况):

λ=L⋅Iλ=L⋅I

其中:

  • LL:电感(单位:H)

  • II:电流(单位:A)

适用场景

  • 空心线圈、线性磁路(无铁芯饱和)。

  • 电机控制中的 dqdq-轴磁链计算(如 λd=Ld⋅Idλd​=Ld​⋅Id​)。


3. 通过积分电压法(动态测量)

对电机端电压积分(忽略电阻压降):

λ(t)=∫0t(V−I⋅R) dtλ(t)=∫0t​(V−I⋅R)dt

其中:

  • VV:端电压(单位:V)

  • II:相电流(单位:A)

  • RR:绕组电阻(单位:Ω)

适用场景

  • 实验测量电机磁链特性。

  • 需要高精度ADC和数值积分(如梯形法、龙格-库塔法)。


4. 有限元仿真(FEA)

对于复杂磁路(如永磁电机),可用 有限元软件(ANSYS Maxwell、JMAG等) 计算磁链:

  1. 建立电机的2D/3D模型。

  2. 设置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

  3. 仿真得到磁通分布 ΦΦ,再乘以匝数 NN 得到磁链 λλ。


5. 查表法(非线性磁链模型)

对于饱和电机,磁链可能是电流的非线性函数:

λ=f(I)λ=f(I)

可通过实验或仿真建立 磁链-电流查表(如 λd(Id,Iq)λd​(Id​,Iq​)、λq(Id,Iq)λq​(Id​,Iq​)),用于FOC控制。


磁链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1. 磁场定向控制(FOC)

    • dd-轴磁链 λdλd​ 和 qq-轴磁链 λqλq​ 用于计算转矩:

      Te=32P(λdIq−λqId)Te​=23​P(λd​Iq​−λq​Id​)

      (PP 为极对数)

  2. 无传感器控制

    • 通过反电动势或磁链观测器估算转子位置。

  3. 电机参数辨识

    • 磁链是电机参数(如电感、永磁体磁通)的关键表征。


总结

方法 适用场景 优点 缺点
反电动势法 电机空载测试 简单直接 需要精确测量转速和电压
电感电流法 线性磁路(如空心线圈) 计算简单 不适用于饱和磁路
电压积分法 动态实验测量 可实时观测 受电阻和噪声影响
有限元仿真 设计阶段 高精度 计算复杂
查表法 非线性电机(如IPMSM) 适应饱和效应 需要大量实验/仿真数据

2.什么是反电动势(Back EMF)?

反电动势(Back Electromotive Force,简称 Back EMF 或 BEMF)是指 电动机或发电机在运行时,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的与输入电压方向相反的电动势。它本质上是 楞次定律(Lenz's Law)的体现,即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引起它的磁通变化。


1. 反电动势的物理本质

  • 在电动机中
    当电流通过电机绕组时,转子(如永磁体或电磁铁)旋转,切割定子绕组的磁感线,从而 感应出反向电压(即反电动势)。

    • 反电动势的方向:与驱动电流方向相反,因此会 抵消部分输入电压

    • 作用:限制电流,保护电机(否则电流会无限增大)。

  • 在发电机中
    反电动势是 发电的核心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时,输出的电压就是反电动势。


2. 反电动势的数学表达

对于直流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PMSM),反电动势 EE 的公式为:

E=kE⋅ωE=kE​⋅ω

其中:

  • EE:反电动势(单位:V)

  • kEkE​:反电动势常数(单位:V/(rad/s) 或 V/rpm)

  • ωω:转子角速度(单位:rad/s 或 rpm)

关键点

  • 反电动势 与转速成正比,转速越高,反电动势越大。

  • 当反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时,电机达到 理论最大转速(此时电流趋近于0,无法加速)。


3. 反电动势的影响

(1)对电机电流的控制
  • 电机的实际电流由 输入电压和反电动势的差值 决定:

    I=Vin−ERI=RVin​−E​
    • VinVin​:电源电压

    • RR:绕组电阻

    • 如果反电动势 EE 接近 VinVin​,电流 II 会减小,导致电机输出转矩下降。

(2)对启动过程的影响
  • 电机启动时,转速 ω=0ω=0,反电动势 E=0E=0,此时电流最大:

    Istart=VinRIstart​=RVin​​
    • 若无保护措施(如PWM限流),可能烧毁电机或驱动器。

    • 因此,电机通常需要 软启动 或 电流闭环控制

(3)在无传感器控制中的应用
  • 通过测量反电动势,可以估算转子位置和转速(如BLDC电机的“过零检测”或PMSM的观测器算法)。


4. 如何测量反电动势?

方法1:空载转速法(适用于直流电机/PMSM/BLDC)
  1. 让电机 空载运行(无机械负载)。

  2. 测量电机的 端电压(此时电流接近0,电压 ≈ 反电动势)。

  3. 记录不同转速下的电压,拟合 E−ωE−ω 曲线,得到反电动势常数 kEkE​。

方法2:示波器捕捉(适用于BLDC)
  1. 断开电机一相驱动,让电机自由旋转。

  2. 用示波器测量 悬空相的电压波形,其峰值即为反电动势。

  3. 通过反电动势的过零点可估算转子位置。

方法3:数学计算(通过电机参数)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反电动势可表示为:

E=Ed2+Eq2E=Ed2​+Eq2​​

其中 EdEd​ 和 EqEq​ 是 dqdq-轴反电动势,与磁链 λλ 和转速 ωω 相关:

Ed=−ωλq,Eq=ωλdEd​=−ωλq​,Eq​=ωλd​


5. 反电动势 vs. 普通电动势

特性 反电动势 普通电动势(电源电动势)
产生原因 电磁感应(电机旋转或磁场变化) 电源(如电池、发电机)的化学能或机械能转换
方向 阻碍电流变化(楞次定律) 驱动电流
作用 限制电流,保护电机 提供电能
典型场景 电动机、发电机 电池、电源适配器

6.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电机选型

    • 反电动势常数 kEkE​ 需与电源电压匹配,否则可能无法达到目标转速。

  2. 制动与能量回收

    • 电机急停时,反电动势可能产生高压,需用 制动电阻 或 回馈电路 吸收能量。

  3. 无刷电机控制

    • BLDC电机通过检测反电动势过零点实现换相(六步换向)。


总结

  • 反电动势是电机旋转时自发产生的“反向电压”,用于平衡输入电压并限制电流。

  • 它与转速成正比,是电机控制(如无传感器算法)和能量回收的关键参数。

  • 测量方法:空载电压法、示波器捕捉、数学模型计算。

3.什么是转动惯量(Moment of Inertia)?

转动惯量(符号通常为 JJ 或 II)是描述物体 抵抗角加速度变化能力的物理量,类似于平动中的质量(mm)。它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旋转轴的位置,公式为:

J=∫r2 dmJ=∫r2dm

其中:

  • rr:质量微元 dmdm 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 单位:kg·m²(国际单位制)


1. 物理意义

  • 转动惯量越大,物体越难被加速或减速(需更大转矩)。

  • 类比

    • 平动:质量 mm 越大,越难推动(F=m⋅aF=m⋅a)。

    • 转动:转动惯量 JJ 越大,越难旋转(τ=J⋅ατ=J⋅α)。


2. 常见物体的转动惯量公式

物体形状 旋转轴 转动惯量 JJ
质点 距离轴 rr J=mr2J=mr2
细棒(长度 LL) 通过中心 J=112mL2J=121​mL2
细棒 通过一端 J=13mL2J=31​mL2
实心圆柱(半径 RR) 中心轴 J=12mR2J=21​mR2
空心圆柱 中心轴 J=mR2J=mR2
球体 通过中心 J=25mR2J=52​mR2

3. 转动惯量的影响因素

  • 质量分布:质量离旋转轴越远,JJ 越大(如花滑运动员收紧手臂转速加快)。

  • 旋转轴位置:同一物体,旋转轴不同,JJ 不同(如门绕铰链转动的 JJ 较大)。


4. 转动惯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电机选型与启动
  • 负载的转动惯量 JloadJload​ 影响电机加速时间:

    t=Jtotal⋅ωτmotor−τloadt=τmotor​−τload​Jtotal​⋅ω​
    • 若 JJ 过大,需选择更大转矩的电机或加减速机。

(2)机械系统设计
  • 高精度设备(如机器人关节、CNC机床)需最小化转动惯量以提高响应速度。

(3)能量存储
  • 飞轮储能系统的能量 EE 与 JJ 和转速 ωω 相关:

    E=12Jω2E=21​Jω2

5. 如何测量转动惯量?

方法1:计算法(规则形状)

通过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直接计算(见上表公式)。

方法2:扭摆实验
  1. 将物体悬挂于扭丝上。

  2. 扭转后释放,测量振荡周期 TT:

    J=kT24π2J=4π2kT2​
    • kk:扭丝的扭转刚度系数。

方法3:加速法(电机测试)
  1. 对电机施加已知转矩 ττ,测量角加速度 αα。

  2. 计算转动惯量:

    J=ταJ=ατ​

6. 转动惯量 vs. 惯性矩(区别)

  • 转动惯量(JJ):用于动力学计算(与角加速度相关)。

  • 惯性矩(II):用于静力学计算(如梁的弯曲刚度),但符号易混用。


总结

  • 转动惯量是旋转版的“质量”,决定物体对转矩的响应。

  • 设计要点

    • 减小 JJ 可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如机器人关节用轻量化材料)。

    • 增大 JJ 可稳定转速(如飞轮储能)。

  • 关键公式:τ=Jατ=Jα,E=12Jω2E=21​Jω2。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嵌入式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