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带走敏感数据?这起真实内部泄密事件值得每家公司警惕

离职员工带走敏感数据?这起真实内部泄密事件值得每家公司警惕_第1张图片

2025年初,澳大利亚急救机构 Ambulance Victoria 公布了一起罕见却典型的内部数据泄露事件:一名前员工在离职前,将包含数千名员工的敏感信息复制并带离,包括住址、工资信息和银行账户等。

虽然这名员工声称“并无恶意”,数据也暂未被滥用,但机构不得不发布声明、启动内部调查,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信息安全体系。

这类事件并不罕见,只是往往悄无声息。相比外部攻击,来自内部人员的非授权数据导出,才是很多组织真正薄弱的一环。

内部泄密,往往发生在“最熟悉的人”手中。

内部人员之所以难防,原因其实很简单:
他们本身就拥有访问权限。
数据转移动作(复制、截图、U盘导出)很少引起即时警觉。
一旦发生,往往已经无法挽回。
尤其是离职交接阶段、权限尚未及时收回的时间窗口,是内部泄密的高发时段。

防线,不该只靠“信任”
很多企业依靠手动管理权限、员工制度约束、纸面承诺维持所谓的“内部安全”。但实践证明,仅靠信任不足以防止敏感信息悄然流出。

现在,不少企业开始在文档权限管理与数据流转环节引入技术防护措施。像 Curtain e-locker 这样的防泄密软件,就是被用于限制复制、导出、U盘使用等操作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起一层更细致的权限机制。

数据能流动,也要有边界。
在信息高度流动的时代,建立“能协作、可控制”的工作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是要限制员工的效率,而是让数据始终有迹可循、范围清晰、导出有控。
这不是一种约束,而是让协作更安心的基础。


(参考事件链接:
https://www.peteraclarke.com.au/2025/03/29/victorian-ambulance-suffers-a-data-breach-with-personal-data-of-3000-employees-hacked/)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信息安全,服务器,数据库,运维,前端,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