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如何有效的利用大块时间与碎片时间

大块时间的工作

大块时间的工作是指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时间的工作。比如上班、加班的时间,很多科研人员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技术问题,如设计一段程序代码、电路图,PCB, 连续工作数个小时,一遍又一遍的调试、测试,直到该项任务完成或bug的消除。

碎片时间的工作

碎片时间的工作则是指生活中的任何时候,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在散步的时候,在跑步的时候,在游玩儿的时候,甚至在睡梦中,突然在脑海中对某个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或对某个技术难题有了某个新的维度的解决方法。时间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

这个bug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仍然没有解决,放到明天在做吧。

这种工作方式未尝不对。

在上班或加班的大块时间内,尝试了多种方法,仍然未能解决某个问题。这时候是继续加班再尝试更多种方法,还是走出办公室,到外面散散心,跳出原来的思维方式,从其他角度进行解决呢?其实很多难题都是通过不同的思路、锲而不舍尝试进行解决的,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如果问题在大块时间内尝试了多种方法仍然未能进行解决,人困马乏,那就暂时的休息一下,将问题放到碎片时间,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间、睡梦中、散步中进行解决吧。

大块时间与碎片时间的特点

大块时间精力集中,可以做一些哎比较辛苦,重复性的工作,比如PCB的绘制,料单的整理,软件代码的设计,文档的编写以及简单bug的解决。

碎片时间心情比较放松,工作环境比较开放,思维比较发散,容易产生灵感,更适合于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何利用碎片时间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凭空消失,还要一步一步的解决。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在碎片时间内,如果想到了一种新的思路,应迅速通过手机、纸笔记录下来,以免过后想不起来或者想起来的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大块时间工作应注意的地方

大块时间持续的时间不要太长。时间持续的太长,容易疲劳、思维迟钝。同时由于长时间久坐,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一些中年科研人员来说,更应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手脚冰凉、头晕、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停止工作,进行休息。必要时应咨询专业医生,以免造成脑梗、心梗等事故。

大块工作时间中间的间歇时间要适当休息,应主动的休息,如做一些肩颈按摩或伸展一下四肢、室外散步、喝开水等。不要通过刷手机的方式进行休息。刷手机、打游戏等休息方式会增加眼的疲劳,甚至情绪更加激动,达不到休息放松的目的。

科研人员在碎片时间工作应注意的地方

应及时记录碎片时间段产生的灵感。如果在睡梦中或在浅睡眠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在用手机进行记录时,应注意手机的亮度,避免黑暗环境下的手机强光对眼睛产生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发管理,医疗器械,神经冲动及抑制,硬件工程,智能硬件,神经网络,目标跟踪,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