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N(流式扫描网络):重塑芯片可测试性设计的未来

SSN(流式扫描网络):重塑芯片可测试性设计的未来

引言:传统DFT的挑战与SSN的诞生

随着芯片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扫描链架构在测试数据量、测试时间和设计灵活性上逐渐暴露瓶颈。例如,超大规模SoC中全局扫描链的布线拥塞、异构IP核的独立测试需求,以及3D IC堆叠带来的访问难题,迫使DFT技术亟需革新。西门子推出的 Streaming Scan Network(SSN) ,作为新一代测试架构,以 “流式传输” 和 “核心自治” 为核心,为复杂芯片的测试难题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一、SSN技术解析:架构与工作流程
1. 架构组成

SSN采用分层设计,将芯片级测试控制与核心级测试执行解耦:

  • SSN总线:高速并行数据通道,支持1至N位宽度配置,传输测试数据包(包含扫描输入、预期响应、掩码等)。总线与芯片引脚解耦,仅需少量顶层接口。
  • 流式扫描主机(SSH) :每个IP核或功能模块配备独立SSH,负责本地扫描操作(如移位、捕获、比较)和总线数据交互。
  • IJTAG控制网络:基于IEEE 1687标准动态配置SSH,实现测试模式的实时切换。
2. 数据流与测试执行
  • 数据封装:测试向量被打包为数据分组,通过SSN总线广播至所有SSH节点。
  • 本地处理:SSH根据配置提取对应数据,执行扫描加载、响应捕获及片上比较,仅返回压缩后的通过/失败状态位
  • 动态带宽分配:SSN总线根据各核心需求动态分配带宽,避免传统方法中因固定通道导致的资源浪费(如图1)。

二、SSN的核心优势:为何它是DFT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1. 测试效率的飞跃
  • 数据量减少43%:片上比较技术省去完整响应传输,仅输出1位状态信号。
  • 高频移位(400MHz+) :SSN总线支持高频时钟,显著缩短测试周期。例如,英特尔实测显示测试时间减少36%。
  • 全并行测试:不同IP核可同时测试,测试时间仅取决于最长单个核心的测试周期。
2. 设计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 即插即用IP集成:新增IP核只需接入SSN总线,无需重构全局测试架构。
  • 核心级配置独立:各IP核可独立设置压缩比(如EDT通道数),不受芯片引脚限制。
3. 物理实现优化
  • 布线简化:1位总线即可满足传输需求,减少顶层信号拥塞。
  • 时序收敛加速:本地SSH生成扫描使能(SE)、时钟等信号,避免全局信号的路由挑战。
4. 增强诊断与硅后测试
  • 精准故障定位:SSN保留故障核心标识,支持反向映射至物理版图(结合Tessent Diagnosis)。
  • 硅后应用扩展:通过SSN总线生成动态切换活动,用于HTOL(高加速寿命测试)等场景。

三、SSN的典型应用场景
1. 超大规模SoC与Chiplet设计

在GPU、AI加速器等芯片中,SSN通过总线替代传统扫描链,解决多Die互连的测试访问难题。例如,某7nm GPU采用SSN后,测试数据量降低40%,且IP核增减不再影响顶层DFT架构。

2. 重复性IP模块测试

针对AI芯片中大量重复的计算单元,SSN支持“一次配置,多次复用”,测试成本与核心数量无关。

3. 3D IC与异构集成

兼容IEEE 1838标准,通过SSN总线连接不同堆叠层,实现跨Die测试资源的统一调度。


四、实战案例:英特尔的数据印证

英特尔在14nm至10nm工艺节点中对比SSN与传统管脚复用方案,结果显示:

  • 测试数据量减少36%-43%
  • 测试周期数下降同等比例
  • 设计迭代效率提升10-20倍(得益于自动化流程与解耦架构)

五、未来展望:SSN与智能测试的融合

随着AI和ML技术的渗透,SSN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自适应测试调度:AI算法实时分析功耗、温度,动态调整测试顺序与带宽分配。
  • 预测性维护:结合硅后监控数据,SSN总线可成为芯片生命周期管理的“神经脉络”。

结语:SSN——DFT革新的里程碑

SSN通过流式传输、核心自治和动态资源管理,不仅解决了传统DFT的固有痛点,更为未来芯片的复杂化、异构化测试铺平道路。对于设计团队而言,拥抱SSN意味着更短的上市时间、更低的测试成本,以及应对未知挑战的灵活性。在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今天,SSN这样的架构创新,正成为延续半导体行业增长的关键引擎。

延伸阅读

  • 西门子Tessent SSN白皮书
  • IEEE 1687(IJTAG)标准详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务器,可用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