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传统推荐算法与基于LLM的推荐算法?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传统推荐算法与基于LLM的推荐算法?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传统推荐算法与基于LLM的推荐算法?


文章目录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传统推荐算法与基于LLM的推荐算法?
  • 前言
    • 一、传统推荐算法
      • 1.1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1.2 基于内容(Content-Based)
      • 1.3 混合方法(Hybrid Methods)
      • 1.4 架构示意
    • 二、基于 LLM 的推荐算法
      • 2.1 LLM 表征增强(Representation-Enhanced)
      • 2.2 Prompt & RAG 模式
        • 架构示意
      • 2.3 交互式生成推荐(Conversational Recommender)
      • 2.4 典型应用场景
    • 三、Python 核心示例


欢迎宝子们点赞、关注、收藏!欢迎宝子们批评指正!
祝所有的硕博生都能遇到好的导师!好的审稿人!好的同门!顺利毕业!

大多数高校硕博生毕业要求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EI或者SCI检索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详细信息可关注VX “学术会议小灵通”或参考学术信息专栏:https://fight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7526990


前言

在大模型(LLM)快速演进与应用前景广阔的背景下,基于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的新闻推荐系统正逐步超越传统推荐算法的瓶颈,既保留了检索模型的高效召回能力,也利用生成模型进行自然语言摘要与解释,兼顾“相关性”与“可读性”。下面将从传统推荐算法与基于 LLM 的推荐算法两大类,分别阐述其原理、典型应用场景及架构特点,并通过Python示例演示核心流程。

一、传统推荐算法

1.1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协同过滤通过分析用户–物品评分矩阵,挖掘用户之间或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从而进行预测与推荐

  • 基于用户:计算用户与用户的相似度,推荐与目标用户相似用户喜欢的新闻。
  • 基于物品:计算新闻与新闻之间的相似度,向用户推荐与其历史点击新闻相似的其他新闻。
  • 优点:实现简单、可解释性强;
  • 缺点:易受“冷启动”与“稀疏性”影响,难以捕捉内容深层语义。

1.2 基于内容(Content-Based)

通过对新闻文本进行特征提取(TF-IDF、Word2Vec、BERT embedding 等),计算用户对特定内容属性(如主题、关键词)的偏好,并推荐相似内容

  • 优点:可推荐新用户/新新闻
  • 缺点:难以拓展用户兴趣边界,推荐易陷入“信息茧房”

1.3 混合方法(Hybrid Methods)

  • 结合协同过滤与基于内容的方法,通过加权或级联方式平衡二者优劣,常见于工业应用中,能够有效缓解单一方法的短板。

1.4 架构示意

┌──────────┐    ┌──────────┐    ┌──────────┐
│ 用户行为 │ →  │ 特征提取 │ → │ 相似度计算 │
└──────────┘    └──────────┘    └──────────┘
                                   ↓
                           ┌────────────┐
                           │ 排序与推荐 │
                           └────────────┘

二、基于 LLM 的推荐算法

2.1 LLM 表征增强(Representation-Enhanced)

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如 BERT、GPT)的深层语义表示对新闻文本及用户历史进行编码,再在此向量空间进行检索或相似度计算

  • 例:Sentence-BERT 生成新闻与用户查询的 embedding,再做 KNN 检索。

2.2 Prompt & RAG 模式

RAG 首先在向量库中检索与用户兴趣最相关的新闻片段,再将这些片段与用户画像一起拼接成 prompt,输入到生成模型中,得到自然语言的推荐列表或推荐理由

  • 检索模块:FAISS、ElasticSearch 等向量检索系统。
  • 生成模块:GPT-4、LLaMA、Mixtral 等大模型。
架构示意
┌──────────┐    ┌────────────┐    ┌─────────────┐
│ 用户请求 │ →  │ 向量检索   │ → │ Prompt 构建  │
└──────────┘    └────────────┘    └─────────────┘
                                       ↓
                                 ┌────────────┐
                                 │ 生成模型   │
                                 └────────────┘
                                       ↓
                               ┌─────────────┐
                               │ 推荐输出    │
                               └─────────────┘

2.3 交互式生成推荐(Conversational Recommender)

  • 在会话流程中动态检索与生成,用户可即时反馈,LLM 根据上下文更新检索结果与生成内容,提升推荐精准度与体验。

2.4 典型应用场景

  • 个性化新闻摘要:RAG 动态生成每日/每周摘要,聚焦用户关注热点。
  • 实时事件追踪:针对地震、突发事件,快速检索多源报道并生成全景概览。
  • 多模态推荐:结合新闻正文、图片、视频检索与生成,更丰富的推荐形式。

三、Python 核心示例

from langchain.embedding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Embedding
from langchain.vectorstores import FAISS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RetrievalQA

# 1) 初始化 Embedding 与向量库
embedder = SentenceTransformerEmbedding(model_name="all-MiniLM-L6-v2")
docs = ["地震最新报道...", "环境监测报告...", "专家观点..."]
vectors = embedder.embed_documents(docs)
faiss_index = FAISS.from_embeddings(vectors, docs)

# 2) 构建 RAG 推荐链
llm = OpenAI(model="gpt-4", temperature=0.2)
rag_chain = RetrievalQA.from_chain_type(
    llm=llm,
    retriever=faiss_index.as_retriever(search_kwargs={"k":5}),
    return_source_documents=True
)

# 3) 用户请求与调用
query = "请推荐5条与地震相关的最新新闻,并生成推荐理由。"
result = rag_chain({"query": query})

# 4) 输出推荐结果
print("推荐新闻片段:")
for doc in result["source_documents"]:
    print("-", doc.page_content[:100], "…")
print("\n生成推荐理由:", result["result"])

  • 以上对比了传统协同过滤、基于内容与混合方法,以及结合 LLM/RAG 的深度生成推荐,阐明了二者在“召回机制”“语义理解”“可解释性”“实时性”与“生成能力”上的差异与互补。随着大模型技术和算力的提升,RAG 驱动的新闻推荐系统将在个性化程度和内容多样性方面持续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学习,架构,推荐算法,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