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作为一个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语法和Java基本差不多,只是规范上有些许差别。为了快速上手Python,这里只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语法知识,至于复杂的语法使用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现学现查,干中学。下面是必知必会的一些语法知识:
print()
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用的内置函数,用于将指定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台或文件。
# 输出字符串
print("Hello Python!")
# 输出多个对象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Name:", name, "Age:", age)
# 输出: Name: Alice Age: 25
# 输出内容使用自定义拼接符号
print("2025", "06", "21", sep="-")
# 输出: 2025-06-21
# 输出内容以自定义内容结尾
print("Loading", end="...")
print("Done!")
# 输出: Loading...Done!
# 在字符串内容中输出对象
name = "Charlie"
score = 95.5
print(f"Name: {name}, Score: {score}")
# 输出: Name: Charlie, Score: 95.5
Python 是动态类型语言,变量无需声明类型,直接赋值即可。
# 变量定义与赋值
x = 10 # 整数 (int)
y = "Hello, World!" # 字符串 (str)
z = 3.14 # 浮点数 (float)
is_valid = True # 布尔值 (bool)
# 打印变量及类型
print(x) # 输出: 10
print(y) # 输出: Hello, World!
print(z) # 输出: 3.14
print(is_valid) # 输出: True
# 查看变量类型
print(type(x)) # 输出:
print(type(y)) # 输出:
print(type(z)) # 输出:
print(type(is_valid)) # 输出:
a = 10
b = 3
print(a + b) # 加法: 13
print(a - b) # 减法: 7
print(a * b) # 乘法: 30
print(a / b) # 除法: 3.333...
print(a // b) # 整除: 3
print(a % b) # 取余: 1
print(a ** b) # 幂运算: 1000
print(a == b) # 等于: False
print(a != b) # 不等于: True
print(a > b) # 大于: True
print(a < b) # 小于: False
print(a >= b) # 大于等于: True
print(a <= b) # 小于等于: False
x = True
y = False
print(x and y) # 与: False
print(x or y) # 或: True
print(not x) # 非: False
if-elif-else
)Python 条件语句是通过一条或多条语句的执行结果(True 或者 False)来决定执行的代码块。
score = 85
if score >= 90:
print("优秀")
elif score >= 80:
print("良好")
elif score >= 60:
print("及格")
else:
print("不及格")
for
)# 遍历 range
for i in range(5): # 0 到 4
print(i)
# 遍历列表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 带索引的遍历
for index, fruit in enumerate(fruits):
print(f"索引 {index}: {fruit}")
while
)Python 中 while 循环语句需要注意冒号和缩进。另外,在 Python 中没有 do…while 循环。
count = 0
while count < 5:
print(count)
count += 1
# 如果 while 后面的条件语句为 false 时,则执行 else 的语句块。
count = 0
while count < 5:
print (count, " 小于 5")
count = count + 1
else:
print (count, " 大于或等于 5")
# break 和 continue
for num in range(10):
if num == 3:
continue # 跳过本次循环
if num == 8:
break # 终止循环
print(num)
列表是最常用的 Python 数据类型,它可以作为一个方括号内的逗号分隔值出现,列表的数据项不需要具有相同的类型。
与字符串的索引一样,列表索引从 0 开始,第二个索引是 1,依此类推。
# 创建列表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print(fruits[1]) # 访问元素: banana
# 修改列表
fruits[0] = "orange"
print(fruits) # ['orange', 'banana', 'cherry']
# 列表方法
fruits.append("grape") # 添加元素
fruits.insert(1, "mango") # 插入元素
fruits.remove("banana") # 删除元素
print(fruits) # ['orange', 'mango', 'cherry', 'grape']
# 列表切片
print(fruits[1:3]) # ['mango', 'cherry']
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
字典的每个键值 key=>value 对用冒号 : 分割,每个对之间用逗号(,)分割,整个字典包括在花括号 {} 中 。
# 创建字典
person = {
"name": "Alice",
"age": 25,
"is_student": True
}
# 访问和修改
print(person["name"]) # 输出: Alice
person["age"] = 26 # 修改值
person["city"] = "Shanghai" # 添加新键值对
# 遍历字典
for key, value in person.items():
print(f"{key}: {value}")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
# 定义函数
def greet(name):
return f"Hello, {name}!"
# 调用函数
print(greet("Alice")) # 输出: Hello, Alice!
# 带默认参数的函数
def add(a, b=10):
return a + b
print(add(5)) # 输出: 15
print(add(5, 3)) # 输出: 8
Python中的类提供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所有基本功能:类的继承机制允许多个基类,派生类可以覆盖基类中的任何方法,方法中可以调用基类中的同名方法。
对象可以包含任意数量和类型的数据。
#类定义
class people:
# 定义基本属性
name = ''
age = 0
# 定义私有属性,私有属性在类外部无法直接进行访问
__weight = 0
# 定义构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n,a,w):
self.name = n
self.age = a
self.__weight = w
# 定义普通方法
def speak(self):
print("%s 说: 我 %d 岁。" %(self.name,self.age))
# 实例化类
p = people('Tom',10,30)
p.speak() # 输出:Tom 说: 我 10 岁。
Python open() 方法用于打开一个文件,并返回文件对象。open() 函数常用形式是接收两个参数:文件名(file)和模式(mode)。
使用 open() 方法一定要保证关闭文件对象,即调用 close() 方法。
在对文件进行处理过程都需要使用到这个函数,如果该文件无法被打开,会抛出 OSError。
with open('example.txt', 'w') as file:
file.write("This is an example file.")
# 关闭文件
file.close()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File content: ", content) # 输出:File content: This is an example file.
# 关闭文件
file.close()
使用 try
和 except
处理异常。
try:
result = 10 / 0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 捕捉到异常时执行的代码块
print("You can not divide by zero!")
else:
# 没有异常时执行的代码块
print("no error, to do something...")
finally:
# 不管有没有异常都会执行的代码块
print("finally do something...")
Python 中的注释有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注释不会影响程序的执行,但是会使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单行注释以 # 开头,且单行注释可以在多行注释内使用。
多行注释用三个单引号 ‘’’ 或者三个双引号 “”" 将注释括起来,而且这种注释方式并不能嵌套使用。
# 这是一个注释
print("Hello, Python!")
'''
这是多行注释,用三个单引号
这是多行注释,用三个单引号
这是多行注释,用三个单引号
'''
print("Hello, Python!")
"""
这是多行注释(字符串),用三个双引号
这是多行注释(字符串),用三个双引号
这是多行注释(字符串),用三个双引号
"""
print("Hello, Python!")
'''
这是外部的多行注释
可以包含一些描述性的内容
# 这是内部的单行注释
# 可以嵌套在多行注释中
'''
print("Hello, Python!")
是不是很简单?没错,聪明的你已经是Python小专家了。
继续深造可学习Python官方中文文档:https://docs.python.org/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