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搭低代码实战课开篇:从概念到实践,开启你的低代码之旅

目录

  • 1. 拨云见日:到底什么是低代码?
  • 2. 前世今生:低代码的演进之路
  • 3. 群雄逐鹿:国际主流低代码产品巡礼
  • 4. 落地生根:国内低代码产品与协同办公的“联姻”
  • 5. 概念辨析:低代码、无代码、模型驱动与表单驱动
  • 6. 修炼之道:如何学习低代码?“学、练、问、悟”四步法

各位同学,大家好!

欢迎来到为期两周的微搭低代码实战课。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我将带领大家从零开始,深入探索低代码的魅力,并亲手搭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应用程序。作为本次课程的开篇,第一课我们将聚焦于建立对低代码的宏观认知,为大家的实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拨云见日:到底什么是低代码?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乏需要通过软件或应用来提效的场景。传统模式下,这需要专业的开发团队,历经数周甚至数月的编码、测试、部署。而低代码(Low-Code),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尽可能少的代码,快速构建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Forrester Research 给出的权威定义是:“利用可视化、声明式的技术,来创建、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平台。”

通俗来讲,低代码平台就像是软件开发的“乐高积木”。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预先构建好的模块和组件(例如表单、流程、按钮等),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拖拽、配置,就能像拼搭积木一样,快速构建出功能完善的应用。对于一些复杂的、个性化的需求,平台也允许我们编写少量代码进行扩展。

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让不懂编程的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到应用搭建中,同时也让专业开发者能以数倍的效率完成工作。

2. 前世今生:低代码的演进之路

低代码并非横空出世,它的思想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第四代编程语言(4GL)和快速应用开发(RAD)工具。这些工具的共同目标都是提升开发效率,减少重复的编码工作。

  • 萌芽期(2000年 - 2010年):以模型驱动架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和各种可视化开发工具为代表,核心思想是通过数据模型来驱动应用的生成。
  • 命名与发展(2014年):权威IT咨询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正式提出了“Low-Code”(低代码)这一概念,精准地概括了这类平台的特点,从此低代码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赛道迅速发展。
  • 爆发期(2020年 - 至今):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低代码迎来了井喷式增长。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的新应用将由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开发。

3. 群雄逐鹿:国际主流低代码产品巡礼

在全球范围内,低代码市场已经涌现出几位“头号玩家”,它们凭借强大的功能和成熟的生态,占据了Gartner魔力象限的领导者位置。我们重点了解其中三位:

产品 产品特点 适合人群 适配行业
OutSystems “重型武器”,以强大的性能和扩展性著称。支持构建复杂、大型、关键任务级应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专业开发者非常友好,能够实现精细化的控制和高性能交付。 专业开发者、大型IT团队 金融、保险、制造业、政府等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要求极高的行业。
Mendix “企业级全能选手”,被西门子收购后,深度整合工业领域能力。强调业务与IT的协同,提供覆盖全开发生命周位的工具。其模型驱动的逻辑和对复杂业务流程的支持是其核心优势。 专业开发者、业务分析师、企业IT部门 制造业、零售、物流、公共事业等需要构建复杂流程和核心系统的行业。
Microsoft Power Apps “生态无缝集成者”,作为微软Power Platform的一员,与Office 365, Dynamics 365, Azure等微软产品无缝集成是其最大的王牌。极大地简化了企业基于现有微软生态构建应用的过程。 业务人员(公民开发者)、IT管理员、专业开发者 广泛适用于已采用微软技术栈的各行各业,尤其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可视化和简单流程审批方面表现突出。

4. 落地生根:国内低代码产品与协同办公的“联姻”

视线转回国内,低代码的发展呈现出与国外不同的特色——与企业协同办公平台深度绑定。我们重点分析本次实战课的主角腾讯云微搭,以及另外两位代表:钉钉的宜搭飞书的多维表格

  • 腾讯云微搭 (WeDa):深度整合企业微信和微信生态。开发者可以轻松调用企业微信的组织架构、用户身份、消息推送能力,并将应用一键发布到企业微信工作台。同时,通过连接器还能打通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SaaS产品。
  • 钉钉宜搭 (YiDa):与钉钉原生集成。宜搭的应用天然具备连接钉钉的能力,如待办、审批、日程、通讯录等,非常适合已经使用钉钉作为办公主平台的企业,快速构建内部管理应用。
  • 飞书多维表格 (Bitable):它虽名为“表格”,但实质上是一种轻量级的低代码/无代码工具。它与飞书深度融合,可以将表格数据一键转化为看板、甘特图等多种视图,并与飞书的文档、即时通讯、自动化流程机器人打通,实现项目管理、信息收集等协同场景。

为什么它们要与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紧密结合?

答案是:场景、用户、数据。

  1. 场景入口:协同办公平台是企业员工最高频的工作入口。将低代码应用内嵌其中,免去了员工在多个系统间切换的麻烦,提供了统一、便捷的体验。
  2. 身份统一:应用可以直接复用平台的组织架构和用户账号体系,无需二次开发和同步,天然解决了企业应用最头疼的权限管理问题。
  3. 消息触达:可以利用平台的消息推送能力(如应用消息、群机器人),将流程的通知、预警、待办等信息精准地触达给相关人员,形成业务闭环。

可以说,这种“联姻”模式是中国低代码市场的一大创新,它让低代码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开发工具,而是企业数字化协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 概念辨析:低代码、无代码、模型驱动与表单驱动

在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这里我们一次性厘清:

概念对比 特点 适合人群 开发应用类型
低代码 (Low-Code) 可视化为主,编码为辅。提供强大的可视化开发界面,但保留了通过少量代码进行功能扩展和定制的能力,灵活性和复杂度上限更高。 业务人员、专业开发者 复杂的企业级应用、核心业务系统、集成性要求高的应用。
无代码 (No-Code) 纯可视化,零编码。完全通过拖拽和配置来构建应用,不提供或极少提供代码编写入口,上手门槛极低。 业务人员、公民开发者 流程相对简单固定的部门级应用、数据收集表单、审批流程等。
模型驱动 先定义“骨架”,再设计“血肉”。开发者首先需要构建应用的数据模型(实体、属性、关系),然后基于模型自动生成或配置应用的界面和逻辑。 偏向有技术背景的开发者或业务分析师 逻辑和数据关系复杂的应用,如CRM、ERP等。OutSystems和Mendix是典型代表。
表单驱动 从“填写”出发,串联“流程”。以设计数据收集的表单为起点,然后将一张张表单通过工作流引擎串联起来,形成业务流程。 对业务人员更友好,上手快 审批、提报、登记等以数据收集和流转为核心的应用。国内许多低代码产品以此为切入点。

6. 修炼之道:如何学习低代码?“学、练、问、悟”四步法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低代码的有效路径,我将其总结为“学、练、问、悟”四字诀,并结合我们本次的实战课程为大家拆解:

  1. 学 (Learn)

    • 做什么:理解核心概念,掌握平台的基本操作。
    • 怎么做:认真听讲今天的第一课,理解我们刚才讨论的所有基本概念。课后,跟随官方文档和教程,熟悉微搭平台的工作台、编辑器、组件库和数据源等核心界面。
  2. 练 (Practice)

    • 做什么:动手是唯一的捷径。
    • 怎么做:从第二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实战环节。课程会介绍一个互联网家政维修平台是如何从构思到设计再到使用低代码工具搭建的。请大家务必、务必、务必亲手操作! 不要只看不练,肌肉记忆的形成远比看懂重要。
  3. 问 (Ask)

    • 做什么: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 怎么做:在练习中你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这非常正常!不要卡住就放弃。首先尝试自己通过搜索引擎、查阅官方文档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大胆地在我们的课程群里提问,或者在课堂上向我提问。清晰地描述你遇到的问题,并附上截图,是高效提问的关键。
  4. 悟 (Comprehend)

    • 做什么:思考背后的原理,举一反三。
    • 怎么做:当你成功搭建一个应用后,不要止步于此。可以花些时间思考:这个功能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吗?如果需求变更(比如增加一个审批节点),我应该如何修改?尝试将课程中的案例进行改造,赋予它你自己的业务场景。这个“悟”的过程,是让你从一个“操作员”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开发者”的核心。

各位同学,低代码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赋能业务、驱动创新的思维方式。希望通过这两周的实战课程,大家都能掌握这项强大的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踏上这段充满创造力的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政维修平台技术全攻略,低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