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K全称《汉字内码扩展规范》(GBK即“国标”、“扩展”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英文名称:Chinese Internal Code Specification)。GBK 向下与 GB 2312 编码兼容,向上支持ISO 10646国际标准,是前者向后者过渡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产物。GBK编码,是在GB2312-80标准基础上的内码扩展规范,使用了双字节编码方案,其编码范围从8140至FEFE(剔除xx7F),共23940个码位,共收录了21003个汉字,完全兼容GB2312-80标准,支持国际标准ISO/IEC10646-1和国家标准GB13000-1中的全部中日韩汉字,并包含了BIG5编码中的所有汉字。
原gb2312 HTML编码标签代码如下:
2.缩写兼容性:所有浏览器均兼容,无论新旧版本IE还是不同品牌浏览器均兼容。至于GBK编码简写时候编码填写为gb2312还是填写为gbk,DIV CSS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均可。为了符合大家都使用gbk字符编码,大家可以写为“gb2312”。
知识链接
编码,是指以固定的顺序排列字符,并以此做为记录、存贮、传递、交换的统一内部特征,这个字符排列顺序被称为“编码”。和中文字库有关的编码标准有:国标GB码、GBK码、港台BIG-5码等,不同编码的汉字字库都与汉字的应用有密切关系。
编码方式
经实际测试和查阅文档,GBK是采用单双字节变长编码,英文使用单字节编码,完全兼容ASCII字符编码,中文部分采用双字节编码。
字汇
GBK 规范收录了 ISO 10646.1 中的全部 CJK 汉字和符号,并有所补充。具体包括:
GBK 亦采用双字节表示,总体编码范围为 8140-FEFE,首字节在 81-FE 之间,尾字节在 40-FE 之间,剔除 xx7F 一条线。总计 23940 个码位,共收入 21886 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21003 个,图形符号 883 个。
全部编码分为三大部分:
1.汉字区。包括:
a. GB 2312 汉字区。即 GBK/2: B0A1-F7FE。收录 GB 2312 汉字 6763 个,按原顺序排列。
b. GB 13000.1 扩充汉字区。包括:
(1) GBK/3: 8140-A0FE。收录 GB 13000.1 中的 CJK 汉字 6080 个。
(2) GBK/4: AA40-FEA0。收录 CJK 汉字和增补的汉字 8160 个。CJK 汉字在前,按 UCS 代码大小排列;增补的汉字(包括部首和构件)在后,按《康熙字典》的页码/字位排列。
2.图形符号区。包括:
a. GB 2312 非汉字符号区。即 GBK/1: A1A1-A9FE。其中除 GB 2312 的符号外,还有 10 个小写罗马数字和 GB 12345 增补的符号。计符号 717 个。
b. GB 13000.1 扩充非汉字区。即 GBK/5: A840-A9A0。BIG-5 非汉字符号、结构符和“○”排列在此区。计符号 166 个。
3.用户自定义区:分为(1)(2)(3)三个小区。
(1) AAA1-AFFE,码位 564 个。
(2) F8A1-FEFE,码位 658 个。
(3) A140-A7A0,码位 672 个。
第(3)区尽管对用户开放,但限制使用,因为不排除未来在此区域增补新字符的可能性。
GBK 对字形作了如下的规定:
1. 原则上与 GB 13000.1 G列(即源自中国大陆法定标准的汉字)下的字形/笔形保持一致。
2. 在 CJK 汉字认同规则的总框架内,对所有的 GBK 编码汉字实施“无重码正形”(“GB 化”);即在不造成重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中国新字形。
3. 对于超出 CJK 汉字认同规则的、或认同规则尚未明确规定的汉字,在 GBK 码位上暂安放旧字形。这样,在许多情况下 GBK 收入了同一汉字的新旧两种字形。
4. 非汉字符号的字形,凡 GB 2312 已经包括的,与 GB 2312 保持一致;超出 GB 2312 的部分,与 GB 13000.1 保持一致。
5. 带声调的拼音字母取半角形式。
UTF-8(8位元,Universal Character Set/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是针对Unicode的一种可变长度字符编码。它可以用来表示Unicode标准中的任何字符,而且其编码中的第一个字节仍与ASCII相容,使得原来处理ASCII字符的软件无须或只进行少部分修改后,便可继续使用。因此,它逐渐成为电子邮件、网页及其他存储或传送文字的应用中,优先采用的编码。
UCS字符U+0000到U+007F(ASCII)被编码为字节0×00到0x7F(ASCIⅡ兼容)。这意味着只包含7位ASCIl字符的文件在ASCIⅡ和UTF-8两种编码方式下是一样的。
UTF-8编码字符理论上可以最多到4个字节长,然而16位BMP字符最多只用到3字节长,Bigendian UCS-4字节串的排列顺序是预定的,字节0xFE和OxFF在UTF-8编码中从未用到。
UTF-8使用1~4字节为每个字符编码:
UTF-8编码规则:如果只有一个字节则取值为\x00-\x7F。其余字节按长度进行以下拓展:
UTF-8由4种编码方式实现,即UTF8-1 / UTF8-2 / UTF8-3 / UTF8-4。其中:
UTF8, 16进制编码表
UTF8-1 | \x00-\x7F |
UTF8-2 | \xC2-\xDF \x80-\xBF |
UTF8-3 | \xE0 \xA0-\xBF \x80-\xBF \xE1-\xEC \x80-\xBF \x80-\xBF \xED \x80-\x9F \x80-\xBF \xEE-\xEF \x80-\xBF \x80-\xBF |
UTF8-4 | \xF0 \x90-\xBF \x80-\xBF \x80-\xBF \xF1-\xF3 \x80-\xBF \x80-\xBF \x80-\xBF \xF4 \x80-\x8F \x80-\xBF \x80-\xBF |
注:每种编码可能有多个编码范围,每个编码范围间,以空格作为每个字节的分隔符。例如UTF8-3的第一个编码,其第一个字节取值必须为\xE0,第二个字节范围为\xA0-\xBF,第三个字节为\x80-\xBF。
优点
UTF-8编码可以通过屏蔽位和移位操作快速读写。字符串比较时strcmp()和wcscmp()的返回结果相同,因此使排序变得更加容易。字节FF和FE在UTF-8编码中永远不会出现,因此他们可以用来表明UTF-16或UTF-32文本(见BOM) UTF-8 是字节顺序无关的。它的字节顺序在所有系统中都是一样的,因此它实际上并不需要BOM。
缺点
你无法从UNICODE字符数判断出UTF-8文本的字节数,因为UTF-8是一种变长编码它需要用2个字节编码那些用扩展ASCII字符集只需1个字节的字符 ISO Latin-1 是UNICODE的子集,但不是UTF-8的子集 8位字符的UTF-8编码会被email网关过滤,因为internet信息最初设计为7位ASCII码。因此产生了UTF-7编码。 UTF-8 在它的表示中使用值100xxxxx的几率超过50%, 而现存的实现如ISO 2022, 4873, 6429, 和8859系统,会把它错认为是C1 控制码。因此产生了UTF-7.5编码。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它是最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几个常见字母的ASCII码大小: “A”为65;“a”为97;“0”为 48 。
url编码是一种浏览器用来打包表单输入的格式。浏览器从表单中获取所有的name和其中的值 ,将它们以name/value参数编码(移去那些不能传送的字符,将数据排行等等)作为URL的一部分或者分离地发给服务器。不管哪种情况,在服务器端的表单输入格式样子象这样:
theName=Ichabod+Crane&gender=male&status=missing& ;headless=yes
URL编码平时是用不到的,因为IE会自动将输入到地址栏的非数字字母转换为url编码。曾有人提出数据库名字里带上“#”以防止被下载,因为IE遇到#就会忽略后面的字母。破解方法很简单——用url编码%23替换掉#。现在SQL注射非常流行,所以就有人写了一些防注射的脚本。下面××SQL通用防注入asp版部分代码。
Web 浏览器通过 URL 从 web 服务器请求页面。
URL 是网页的地址,比如: https://www.runoob.com。
前言
编码问题是JAVA初学者在web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其中之一是URL中使用中文等非ASCII的字符造成服务器后台程序解析出现乱码的问题。
常见出错部分
也就是容易出现中文字符的部分:
常见出错原因
servlet规范
网页的Http头中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的作用:
注意:这里所说的ContentType是指http头的ContentType,而不是在网页中mete中的Content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