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模型输入预处理与填充一致性问题

在将图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如目标检测、分割等)前,通常需要对输入进行预处理,包括缩放、填充、归一化等。不同的填充方式会导致模型推理结果出现差异,尤其影响目标的位置、比例和空间感知。

1. 填充方式为何会影响推理结果?

  • 填充方式决定了图像内容在输入张量中的空间分布。
  • 例如:四边对称填充、只右下填充、只右填充、只下填充等,都会导致目标在输入中的位置不同。
  • 如果训练和推理时填充方式不一致,模型感知到的空间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影响检测/分割结果。

2. 如何避免填充方式不同导致的误差?

2.1 训练与推理保持一致

  • 最核心原则:推理时的预处理(缩放、填充、归一化等)必须和训练时完全一致。
  • 包括:
    • 填充的位置(如四边、右下、居中)
    • 填充值(如0、114、128等)
    • 缩放方式(等比缩放、拉伸等)

2.2 严格复用训练时的预处理代码

  • 推理时尽量直接调用或复用训练时的数据预处理代码(如 PyTorch transforms、MMYOLO/MMLab pipeline 等),避免手写逻辑出现细微差异。

2.3 明确模型导出/部署时的输入格式

  • 明确ONNX、TensorRT等模型的输入要求,确保和训练时一致。
  • 如果模型导出时包含了预处理步骤(如DynamicPad、Resize等),推理时不要重复处理。

2.4 文档和注释

  • 在代码和模型文档中明确记录预处理细节,方便后续维护和排查。

2.5 验证一致性

  • 用同一张图片,分别在训练pipeline和推理pipeline下做预处理,检查输出是否一致(像素级别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知识,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