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和Post的区别

GETPOST是 HTTP 协议中两种常用的请求方法,主要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在面试中常会被问到,Get和Post的区别,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1.Get和Post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Get和Post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多数 Web 框架(如 Spring、Django)允许开发者自定义请求方法的处理逻辑,即使方法与语义不符,服务器仍能正确解析数据。

2.语义上的区别

  • GET:设计初衷是用于获取资源,一般用于向服务器请求特定的数据,例如访问网页、获取图片等。客户端通过 URL 向服务器传递参数,以获取对应的资源。
  • POST:主要用于向服务器提交数据,通常用于创建、更新资源,像提交表单、上传文件等操作。客户端将数据放在请求体中发送给服务器。

总的来说,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而Post是向服务器上提交资源。

3.携带数据的方式

Get:

  • 数据位置:数据通过 URL 中的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传递,格式为 key1=val1&key2=val2。例如,https://example.com/api?name=John&age=30,其中 name=John&age=30 就是查询字符串。
  • 请求体(Body):按照 HTTP 规范,GET 请求的设计初衷是获取资源,其请求体通常为空(虽然技术上允许存在,但多数服务器会忽略或不处理 GET 请求体中的数据)。
  • 特点
    • 数据暴露在 URL 中,可被浏览器缓存、记录在历史记录中,存在安全风险(不适合传输敏感信息)。
    • 受 URL 长度限制(不同浏览器 / 服务器限制不同,一般较短),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

Post:

  • 数据位置:数据主要放在请求体(Body)中,常见编码方式有: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键值对形式(如 name=John&age=30)。
    • multipart/form-data:用于上传文件等复杂场景。
    • application/json:发送结构化数据(如 {"name":"John","age":30})。
  • 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一般为空,但并非绝对禁止使用。实际开发中,若有少量参数(如区分环境的 env=prod),也可放在 URL 中,但主要数据仍通过请求体传递。
  • 特点
    • 数据不暴露在 URL 中,相对安全,适合传输敏感信息或大量数据(如文件、复杂表单)。
    • 无固定长度限制(实际受服务器配置影响)。

总的来说,Get的数据通过URL的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传递,Body一般为空;

Post的数据通过Body传递,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一般为空。

4.幂等性 

  • GET:是幂等的请求方法,意味着多次执行相同的 GET 请求,所产生的效果和获取的结果是一样的,不会对服务器上的资源造成改变。例如,多次刷新同一个网页,服务器返回的内容通常不会有变化。
  • POST:一般不是幂等的。多次提交相同的 POST 请求可能会在服务器上创建多个相同的资源,或者对资源进行多次更新。例如,多次提交订单表单可能会生成多个订单。

幂等性在HTTP方法中的含义是,多次执行同一个请求和一次执行的效果相同。

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如访问一个网页。这时就要保证,用户多次刷新网页,服务器返回的内容是相同的,因此Get请求方法是幂等的。

Post是向服务器发送资源,如提交一个表单,如果多次提交,服务器就会认为是多次任务,因为会生成多个订单,因为Post请求方法是不幂等的。 

5.缓存

  • GET:通常会被浏览器缓存,这有助于提高性能,减少服务器负载。当再次发起相同的 GET 请求时,浏览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响应结果,而无需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可以通过设置响应头信息(如Cache-ControlExpires)来控制缓存策略。
  • POST:默认情况下不会被缓存,因为 POST 请求一般用于修改服务器上的资源,每次请求的结果可能不同,缓存没有意义。

Get的幂等性确保了多次执行和一次执行的效果一致,因此可以被浏览器缓存。

因为如果Get不具备幂等性,那么多次执行的结果局不能用一次执行的结果表示,在浏览器中缓存的结果自然也就无效了。

6.长度大小

  • GET:受限于 URL 的长度,不同浏览器和服务器对 URL 的最大长度有不同的限制,一般在 2000 个字符左右。因此,GET 请求传输的数据量较小
  • POST:对数据长度没有理论上的限制,实际传输的数据量取决于服务器的配置和处理能力。不过,服务器可能会对请求体的大小进行限制,以防止恶意攻击或资源耗尽。

 7.表格对比

对比维度 GET POST
设计语义 安全(Safe):仅用于获取资源,不应修改服务器状态(如查询数据)。 不安全(Unsafe):用于提交数据,会修改服务器资源(如创建 / 更新数据)。
幂等性(Idempotent) 幂等:多次请求结果相同,不会对资源产生副作用(如重复查询)。 非幂等:多次请求可能导致资源多次变更(如重复提交订单生成多个数据)。
数据位置 参数附加在 URL 中(?key=value&...),可见且受 URL 长度限制。 参数放在请求体(Body)中,不暴露在 URL,理论上无长度限制。
缓存策略 浏览器默认缓存 GET 响应,可通过 Cache-Control 控制缓存行为。 浏览器默认不缓存 POST 响应,除非显式设置(实际中很少缓存)。
历史记录与书签 URL 会被浏览器记录、可添加书签,方便分享和回溯。 请求体数据不会被记录,无法通过书签直接重现提交操作。
SEO 友好性 URL 可被搜索引擎抓取,适合公开资源的获取(如网页、API 数据)。 请求体数据无法被抓取,不适合需要被索引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