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架构

核心问题:单干太累!

你开了一家咖啡馆。一开始生意小,你一个人(单智能体)包办所有:

  • 点单收银
  • 做咖啡
  • 做甜点
  • 收拾桌子
  • 进货记账

生意好了,菜单变复杂(新增午餐、精酿啤酒),客流量变大,你一个人就手忙脚乱,错误百出(性能断崖式下跌)。这就是单个Agent在业务场景和工具变多时的困境——它“变笨”了,不好维护了。

解决方案:招人!搞团队协作!(多智能体架构)

但怎么协作呢?主流有两大模式:

1. 群聊模式 (Swarm) - 自由接力咖啡馆

  • 场景: 几个全能咖啡师围在吧台。
  • 工作方式:
    • 顾客(用户)来点单(发出指令)。
    • 任何一个咖啡师(子Agent)看到单子,觉得自己能接就喊:“这杯拿铁我来做!”(拿到控制权)。
    • 做完后,他直接把咖啡递给顾客(直接输出),或者对着其他同事喊:“这单还差个提拉米苏,谁有空?”(把控制权交给下一个Agent)。
    • 下一个人接手完成,直接递给顾客。
  • 特点:
    • 灵活高效: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信息传递直接),整体速度快(性能最好)。
    • 沟通成本低: 同事之间直接喊话(Token成本最低)。
    • 要求高: 每个咖啡师都得知道其他同事在干嘛、会干嘛,沟通默契要好(强耦合)。招个只懂做拉花的新人进来,可能融入困难(不易集成第三方Agent)。

2. 主管模式 (Supervisor) - 有领班管理的专业咖啡馆

  • 场景: 有一个领班(主管Agent)站在前台,后面有专职咖啡师、甜点师、收银员(子Agent)。
  • 工作方式:
    • 顾客点单(发出指令)告诉领班。
    • 领班判断:这是咖啡?甜品?收银?然后喊:“小明(咖啡师),做杯热拿铁!”(分配任务)。
    • 小明做好拿铁,交给领班:“老大,拿铁做好了。”
    • 领班检查一下(或直接转交),把拿铁递给顾客(只有领班能对顾客说话)。
    • 如果顾客还要甜点,领班再喊:“小红(甜点师),做个提拉米苏!”
  • 特点:
    • 结构清晰: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维护性好)。
    • 灵活招人: 甜点师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好甜点交给领班就行,不需要懂咖啡师在干嘛(弱耦合,易集成第三方Agent)。
    • 沟通成本高: 所有信息都要通过领班中转(领班和员工之间来回对话),效率稍低(Token成本更高)。
    • 易出错点: 领班在转述时可能出错!比如顾客说“少糖”,领班传成“半糖”,或者把提拉米苏记成巴斯克(信息失真导致性能稍低)。

LangChain官方评测:谁更能抗干扰?

LangChain 怎么测试的呢?相当于在咖啡馆里搞事情:

  • 正常业务: 卖咖啡和甜点(目标领域)。
  • 故意捣乱: 突然在菜单里加入卖家具、卖药、修汽车(干扰领域),还放一堆对应的工具书(工具和知识)。
  • 目的: 看哪个团队模式在“噪音”很大的混乱环境下,依然能稳定服务好咖啡顾客(鲁棒性)。

评测结果:

  1. 单干老板(单Agent): 一塌糊涂!只要干扰超过2个(菜单太复杂),咖啡做错、单子记漏、崩溃在即(性能断崖下跌)。
  2. 自由接力队 (Swarm): 稳如老狗! 几个老伙计配合默契,管你菜单加啥,我只关注咖啡单子,互相喊话搞定(性能最优,成本最低,几乎不受干扰影响)。
  3. 领班管理队 (初始Supervisor): 表现尚可但成本高易出错。 能完成任务,但领班累得够呛(Token高),偶尔传错话(性能略低于Swarm)。

但是!LangChain 把领班模式优化了!

他们发现初始的领班模式像个笨领班

  • 爱说废话: 分配任务时啰里啰嗦:“小明啊,这是个咖啡单子,很重要,你要用xxx豆子,水温要…”(冗余信息塞给员工)。
  • 传话不精准: 把员工做好的完美咖啡,描述给顾客时可能说错:“这是杯香浓的卡布奇诺”(其实是拿铁)(信息失真)。

优化三招:

  1. 少说废话: 领班分配任务简洁明了:“小明,热拿铁一杯!”(移除交接消息)。员工小明脑子清爽,专注做咖啡。
  2. 精准传菜: 给领班一个托盘工具 (forward_message)。小明做好拿铁,直接在杯子上贴好标签:“热拿铁,少糖”。领班不用再描述,直接用托盘原封不动递给顾客(避免转述失真)。
  3. 说人话: 领班喊任务时用清晰指令:“转给咖啡师做热拿铁一杯”,而不是模糊的“处理这个饮品需求”(优化工具命名)。

优化后的领班模式(Supervisor 2.0)成本降了,错误少了,变得非常好用!这些优化已经打包进 langgraph-supervisor 工具包里了。

最终结论:怎么选?

  1. 单干老板模式 (Single Agent): 只适合业务超级简单、工具极少的“小摊贩”阶段。一旦复杂,趁早放弃!
  2. 自由接力队 (Swarm): 性能和成本最优! 但适合小型、封闭、高度默契的团队(比如全是自己开发的Agent,彼此知根知底)。想引入“外援”(第三方Agent)比较困难。
  3. 优化领班模式 (Supervisor 2.0): 最通用、最灵活、最推荐! 虽然绝对性能可能比Swarm差一丢丢,成本高一丢丢,但:
    • 模块化: 员工(子Agent)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好管理。
    • 易扩展: 新开奶茶业务?招个奶茶师(新Agent)交给领班管就行,不用他懂咖啡。
    • 易集成: 想用外部“代工”(第三方API/Agent)?让领班去对接协调。
    • 鲁棒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

这些优化,已经集成到了langgraph-supervisor 包里。https://github.com/langchain-ai/langgraph-supervisor-py

业务简单用单干,小型封闭团队求极致效率用Swarm,绝大多数需要扩展性、维护性、兼容性的复杂场景,选择优化后的主管模式 (Supervisor)! 它就像那个经过专业培训、善用工具(托盘)、说话简洁高效的咖啡馆领班,能管理好日益壮大的团队和越来越复杂的菜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