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到月薪11K:双非地信er的挣扎与重生

毕业即失业

毕业即失业,这五个字,基本跟地信分不开了。

我是某双非一本地信专业毕业的,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找不到工作。

讽刺的是,同学们在毕业时留言给我写的“前途似锦”,曾经我们畅想的未来并没有实现,迎接我的却是冷冰冰的现实。

地信找工作,具体难到什么程度呢?

投递的20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仅仅个位数的回复。好不容易回复的几个专业对口的测绘岗位薪资仅4000左右。

而所谓的“对口工作”,面试完才知道,就是天天扛着仪器跋山涉水,做外业测量,晚上回来熬夜画图,天天加班还没有加班费。

父母劝我考编,朋友建议转行

整整三个多月,我都在苦苦寻找出路。

我也考虑过考编,大家应该知道,地信可供考编的岗位真的很少。无非就是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交通部、农业局等等。

大家听这些名字也都能明白,这些岗位倘若去到基层也并不轻松。

其次,这些岗位的对口专业,也并不是地信,而是地质学、农学等相关对口专业(不过后来听说地质学和农学更冷门更难找工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总而言之,留给我的,似乎只有转行这一条路。

挣扎与重生

我在焦虑中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再找不到工作,是不是我要放弃本科专业?是否意味着我这四年地信真的白读了?

犹豫再三后,我还是打算转行,开始从各种方法寻找地信转行途径。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很多公司都缺GIS开发

其实在学校不是没接触过开发,但当时学得浅,而且做出来的成果只够交个作业。

既没有实习经验,又没有扎实编程技术的我,根本无法凭借大学作业找到开发的工作。

如果要重新开始学习GIS开发,意味着我又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期间没有收入,还不一定能学会,于是我一直犹豫不决,不确定是否要转行。

为什么没有选择后端或者其他方向

如果要学后端,一方面以我的基础,不一定能学会,另一方面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并且GIS赛道会开发的人不多,我学完后会更有优势。

对比了几家培训机构,发现只有新中地有系统的GIS方向开发培训,其他的大部分都是IT互联网方向的培训。

后面我看到了新中地的地信转行案例,觉得既然这么多人能通过培训转行,我也可以。差不多到9月份,我报名了新中地的特训营。

学习与收获

来到班里,我发现有很多同学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询问之下,发现他们是大学时期参加比赛、实习、实训等各种途径学习的开发。

这时候我明显感觉自己和别人有差距,上课时谈到某些概念时,他们能在课堂上快速响应,而我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时间消化,忘得也快。

整体来说,学得还挺吃力的,毕竟大学时期几乎是一点编程基础都没有。

我也很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比赛和实习的学习机会,提前规划。

于是我决定这次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补齐大学时期拉开的差距。

做好了心理准备,就一定要学会

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遇到不会的,当天一定要解决,项目上我也主动承担更难更有挑战的任务。

一向没有什么上台经验的我,自告奋勇承担了项目答辩讲解人的角色,在课堂上我也不放过任何可以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做这么多,就是为了让自己快速进步,打磨技术,锻炼组织和汇报能力,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学完课程后,没有马上去投简历,而是不断地复习项目,将知识点梳理出文档,另外大量刷面试题。

学完大概2个月不到,我成功拿到了成都,薪资11K的offer,各方面比较满意,因此没再等其他公司,我就去上班了。至此,我终于成功摆脱失业魔咒。

学习建议

我想跟大家说,如果想转行一定要趁早。

双非学历的地信专业,再加上应届生身份,一没经验,二没技术,在职场上确实没有竞争力。

大家想就业,要换个角度考虑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聘用你?公司要的是能赚钱、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现在的就业环境确实不太好,想找工作,就得多花点心思,有拿得出手的经验或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gis,学习,GIS开发,arcgis,地理信息科学,大学生,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