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性(Immutability)模式

1. 不变性(Immutability)模式

1.1. 不变性模式的概念

定义:对象一旦被创建,其内部状态就不再发生变化,也即“只读无写”,不会出现并发写的问题,自然线程安全。

适用场景:只读共享数据场景,是并发编程中最简单直接的线程安全保障方案。

不变性模式的作用:

不变性模式的实际作用不是为了“能不能安全读”,而是为了简化并发程序设计。如果对象不可变:

  • 不需要加锁
  • 不需要 volatile
  • 不用担心可见性问题
  • 不用写复杂的同步控制逻辑

只需保证创建时一次写入,之后多线程随便读即可。

不变性模式不是为了实现线程安全,而是为了“让线程安全成为默认”,并从语言/设计层面强制杜绝修改,从而简化并发程序的设计。

1.2. 实现不变性模式

1. Java 实现方式

public final class Person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rivate final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Person withAge(int newAge) {
        return new Person(this.name, new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2. Python 实现方式

from dataclasses import dataclass

@dataclass(frozen=True)
class Person:
    name: str
    age: int

p1 = Person("Alice", 30)
p2 = Person(p1.name, 31)  # 通过创建新对象实现“修改”

3. Go 实现方式(没有语言级别支持,只能靠规范)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 提供只读 getter
func (p Person) Name() string {
    return p.name
}

// 修改返回新对象
func (p Person) WithAge(newAge int) Person {
    return Person{name: p.name, age: newAge}
}

Immutability 模式注意事项

1. final 属性 ≠ 不可变

如果类的属性是对象,即使属性用 final 修饰,属性本身不变,属性引用的对象内容仍然可能被更改。

正确方式:确保引用对象也不可变。

class Foo {
    int age;
}

final class Bar {
    final Foo foo;  // Foo 是可变的
}

2. 不可变对象也需要正确发布

  • 不可变对象虽然线程安全,但持有不可变对象的引用不一定是线程安全的
  • 若引用在多个线程间共享,需使用 volatile 或原子类保证可见性/原子性。

原子类示例:


AtomicReference rf = new AtomicReference<>(new WMRange(0, 0));

1.3.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概念

  • 定义:通过复用相同对象,避免重复创建,降低内存消耗。
  • 本质:对象池(缓存)。
  • 关键点
    • 对象不可变(否则复用会有副作用)
    • 对象的创建要通过工厂/缓存控制

1. Java 中的应用

Java 的 Long.valueOf() 使用享元模式缓存了 [-128,127] 范围的数值:

static final Long cache[] = new Long[256];

static {
    for (int i = 0; i < cache.length; i++) {
        cache[i] = new Long(i - 128);
    }
}

Long.valueOf(long l) {
    if (l >= -128 && l <= 127)
        return LongCache.cache[(int) l + 128];
    return new Long(l);
}

锁问题示例:

Long al = Long.valueOf(1);
Long bl = Long.valueOf(1);
// al == bl,锁是同一把 → 不安全!

2. Python 中的享元模式

Python 的 intstr 对象也使用了享元机制。

a = 100
b = 100
print(a is b)  # True,因为缓存了 [-5, 256] 的整数

自定义享元:

class FlyweightFactory:
    _cache = {}

    @staticmethod
    def get(value):
        if value not in FlyweightFactory._cache:
            FlyweightFactory._cache[value] = HeavyObject(value)
        return FlyweightFactory._cache[value]

3. Go 中的享元模式

Go 中没有自动享元机制,但可手动实现对象池:

var pool = make(map[string]*User)

func GetUser(name string) *User {
    if u, ok := pool[name]; ok {
        return u
    }
    u := &User{name: name}
    pool[name] = u
    return u
}
  • Go 标准库中也提供了对象池工具:sync.Pool(并非享元,但类似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并发编程,java,开发语言,python,并发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