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体系中的 "ISSUER" 和 "AUTH",分别指的是两个紧密相关但不同的系统模块。
名词 | 含义 | 举例 |
---|---|---|
ISSUER(发卡行系统) | 指持卡人银行卡归属的银行或机构(以及背后的完整业务系统)。 | 工商银行、招商银行、American Express、Apple Card 发卡平台等 |
AUTH(授权系统) | 是发卡行内部用来实时判断和批准/拒绝交易的专用系统。 | 发卡银行的交易授权服务、3DS验证中心、实时反欺诈检查模块等 |
总结一句话:
➡️ 「ISSUER」是发卡方整体,「AUTH」是发卡方里具体负责交易授权判断的子系统。
在发卡行(Issuer)内部,通常有多个子系统协作:
模块 | 主要作用 |
---|---|
卡管理系统(CMS - Card Management System) | 管理卡片生命周期:开卡、换卡、挂失、冻结、取消等 |
账户管理系统(AMS - Account Management System) | 管理账户余额、信用额度、还款、账单生成等 |
授权系统(AUTH - Authorization System) | 交易实时决策(批准或拒绝交易),风控、反欺诈、限额检查 |
清算系统(Clearing & Settlement) | 在交易成功后,处理交易记账和资金结算 |
风险控制系统(Risk Control System) | 风险模型打分,实时拦截可疑交易 |
3DS 服务器(3-D Secure Server) | 网购交易时的持卡人验证(如发送短信验证码) |
所以:
ISSUER = 上面所有这些系统统称(一个大的“发卡人后台”)
AUTH = 主要负责其中的实时交易判断逻辑
在一次交易发生时,比如刷卡支付、NFC闪付、线上支付,AUTH必须在几百毫秒内完成下面这些动作:
检查项目 | 说明 |
---|---|
卡状态校验 | 卡片是否有效?挂失、冻结、过期? |
PIN 校验 | 若有输入密码,校验是否正确 |
CVV校验 | 若是线上支付,检查安全码(CVV2)正确性 |
有效期校验 | 卡片有效期是否过了? |
余额/额度校验 | 有足够余额/信用额度吗? |
交易限额校验 | 超过单笔限额/日限额/月限额了吗? |
商户风控检查 | 该商户是否在黑名单?是否高风险? |
地域/国家限制 | 是否允许在当前国家/地区交易? |
风险打分 | 是否符合发卡行风控模型的可接受分数? |
反欺诈检查 | 是否触发可疑交易模式?(如短时间多笔大额刷卡) |
3DS验证(如有) | 若是电商交易,是否完成持卡人身份验证? |
拒绝或批准决策 | 最后做出 “Approve” 或 “Decline” 的决定 |
返回响应 | 将结果快速返回给支付网络(Visa, Master, UnionPay等) |
⚡注意:这一切通常要在300ms以内完成,否则支付网关(如Visa/Master)会判定为超时(timeout decline)。
ISO 8583 协议
标准化了银行卡交易的报文格式(比如 Authorization Request、Authorization Response)。
PCI 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
要求保护持卡人敏感信息(PAN、CVV、磁条数据等)。
EMVCo标准(芯片卡安全标准)
交易授权系统必须支持芯片卡交易的认证和校验。
3-D Secure(3DS)协议
AUTH系统必须集成支持 3D Secure 1.0/2.0(电商环境下强认证流程)。
Visa/MasterCard/UnionPay 等清算网络的认证要求
每家国际组织对授权系统有额外的 SLA(延迟/响应率)要求。
以 Visa 信用卡刷POS机为例:
POS机发起交易,打包ISO8583报文。
报文经过收单行 ➡️ Visa网络 ➡️ 发卡行(Issuer)。
发卡行内部调用 AUTH系统。
AUTH系统快速检查:
卡号、有效期、余额、风控、风控限额、地域、黑名单...
AUTH做出决策:
Approve(批准)
或 Decline(拒绝)
Visa 把结果转发回 POS机。
POS机打出交易成功(或失败)的小票。
ISSUER是整个发卡行系统的总称,而AUTH是其中专门做交易授权判断的快速决策引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