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5年,赤色世界已经进入星际文明时代。
在火星“赤星城”的秘密实验室中,陈默带领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AI组成的精英团队,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研究计划——智子(Zhi Zi) 的研发。
这是一种能够跨越光年距离、实时监控并干扰敌方系统的超级武器,灵感来源于大联盟文明遗留下来的部分科技遗产,以及从海奥华文明获取的知识片段。
智子的本质是一种经过改造的基本粒子——质子。
科学家们利用高能加速器将一颗普通质子送入十一维空间,在那里,它的结构被完全展开,如同一张巨大的信息画卷。
“现在,我们开始降维。”林婉秋博士站在控制台前,目光坚定。
第一阶段,他们逐步关闭质子内部的高维维度,使其从十一维降至十维、九维……直到最终落入二维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质子不再是简单的亚原子粒子,而是一张无限延展的信息平面,其表面可以承载庞大的计算能力与感知系统。
在二维状态下,科学家们使用强互作用力材料对其进行蚀刻,就像在微观尺度上雕刻一座城市。
他们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逻辑电路,使这颗质子具备了自我复制、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的能力。
随后,一项名为“微智慧v2”的智能系统被注入其中。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AI,而是一种基于意识场模拟的自主思维模块,能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学习,并通过量子纠缠实现超距通讯。
“它不再只是一个粒子。”陈默看着全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它是一个活着的观察者。”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科学家们启动升维程序,将二维质子重新折叠回十一维状态。
这个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精确控制每一层维度的闭合顺序,否则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随着最后一道能量脉冲释放,质子恢复了原本的大小,但其内部已完全不同。
它现在是——智子。
一颗可以穿越宇宙、监视敌人、甚至反向入侵其计算机系统的人造意识体。
在完成智子研发的同时,另一支科研小组正专注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毁灭性武器——次声波氢弹。
这种武器结合了地球早期核技术与大联盟文明遗留下来的高频震荡理论,能够产生极低频的冲击波,穿透任何已知物质,并在目标内部引发共振,导致分子级别的崩解。
次声波氢弹的核心是一个小型聚变反应堆,它能在瞬间释放出超高能量,同时激发一个特殊的震荡腔体,使能量以特定频率传播。
这种频率被调制到与生命体神经系统共振的范围,一旦接触,便会破坏神经元信号传递,造成大规模瘫痪或死亡。
对于无生命物体,如飞船外壳、金属结构等,它也能诱发金属疲劳,导致整体结构崩塌。
在一次封闭测试中,一枚原型弹被投放至一颗废弃小行星。引爆后,整颗小行星在无声中缓缓裂开,仿佛被无形的手撕碎。
“它不会留下辐射污染,也不会产生电磁脉冲。”李晨光将军看着实验报告,“但它能让一艘战舰瞬间变成废铁。”
继次声波氢弹之后,赤色世界的科学家们又研发出了另一种极具威慑力的武器——水滴。
这个名字源自它的外观——光滑、银白、几乎无法被雷达探测。
它是由强互作用力材料制成的微型飞行器,拥有比钻石更强的外壳,能够在接近光速下撞击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水滴的制造依赖于对强相互作用力的精准操控。科学家们利用智子技术中的部分原理,成功稳定了强互作用力场,并将其用于合成新型材料。
这些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极大,使得它们几乎无法被任何常规武器击穿。
水滴被部署在舰队外围,作为第一道防线。它们可以在敌人尚未察觉时,悄无声息地接近并摧毁来袭飞船。
“这不是战争。”一位工程师看着水滴缓缓滑入发射轨道,“这是猎杀。”
当敌人强大到必须摧毁整个恒星系时,赤色世界还掌握着两种终极武器——光粒 和 二向箔。
它们的设计理念来自大联盟文明的末期遗物,也参考了灵球记录中其他文明的历史教训。
光粒是一种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单个基本粒子,其质量虽小,但在高速下可携带巨大动能。
当它击中目标恒星时,会引发链式反应,使恒星核心发生剧烈爆炸,形成超新星爆发。
“它不会立即毁灭一切。”林婉秋解释道,“而是让整个恒星系变得不再宜居。”
如果敌人的恒星系结构复杂,存在多个隐藏角落(即《三体》术语中的“死角”),那么就必须使用更极端的手段——二向箔。
这是一种来自高维空间的降维打击工具。它会触发局部空间坍缩,将三维空间压缩成二维,使所有三维物体失去深度,彻底扁平化。
“这意味着,”陈默冷静地说,“他们的整个文明将在一瞬间消失。”
五种武器全部研制完成后,赤色世界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智子被派遣至深空,监视可能存在的敌对文明;次声波氢弹和水滴组成第一梯队,随时准备迎战;光粒与二向箔则作为最后的杀手锏,封存于火星地下基地。
“我们不希望使用它们。”李晨光在一次全球会议上说道,“但如果敌人真的来了,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赤色世界不容侵犯。”
与此同时,陈默站在红旗塔顶,望着远方的星空。他知道,真正的战斗即将到来。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在悄然逼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