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化】微服务容器化(Docker、Docker-Compose、Docker Swarm、Docker Stack、Docker config)

一、网卡配置

1、常见网络模式

(1)、桥接模式(不安全)
(2)、NAT模式(安全):网关可以自己随便设置,虚拟机网关设置成一样就行。
【容器化】微服务容器化(Docker、Docker-Compose、Docker Swarm、Docker Stack、Docker config)_第1张图片
【容器化】微服务容器化(Docker、Docker-Compose、Docker Swarm、Docker Stack、Docker config)_第2张图片

(3)、Host模式[仅主机]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查看网络配置

【容器化】微服务容器化(Docker、Docker-Compose、Docker Swarm、Docker Stack、Docker config)_第3张图片
ONBOOT=“yes”
IPADDR=“192.168.142.130” #设置IP地址
GATEWAY=“192.168.142.254” #网关地址
DNS1=“223.5.5.5” #DNS
NETMASK #子网掩码

2、Linux系统目录 :一切皆文件;文件目录是给文件实现分类
cd / #进入根目录 
ls 
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青色目录不能随便修改,容易导致系统出现问题。

  • bin:基础命令,存放系统启动和修复所需的基本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 dev:设备文件,存放设备文件,包括硬件设备(如 /dev/sda 代表磁盘)和虚拟设备(如 /dev/null、/dev/random)

  • home:工作目录,存放普通用户的个人目录(如 /home/username),用户的数据和配置文件(如 .bashrc、Desktop)通常存储在此。

  • lib64:存放64 位系统的共享库,与 /lib 区分架构(某些系统可能将 64 位库统一放在 /lib)。

  • mnt:手动挂载临时文件系统的目录(如挂载 ISO 镜像或 NFS 共享),与 /media 的自动挂载不同。

  • tmp:临时目录,存放临时文件,系统重启后会被清空,所有用户可读写。

  • proc:虚拟文件系统,动态反映内核和进程信息(如 /proc/cpuinfo、/proc/meminfo),用于调试和监控系统状态

  • run:存放系统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如进程 ID、套接字文件),系统重启后会被清空。

  • var:变量目录,存放可变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应用程序缓存、队列文件(如邮件、打印任务))

  • boot:存放操作系统启动所需的核心文件,包括内核(vmlinuz)、引导加载程序(如 GRUB 的配置文件)和初始化内存盘(initramfs)

  • etc:配置文件,存放系统配置文件,包括网络配置(/etc/network/interfaces)、服务配置(/etc/ssh/sshd_config)和用户/组信息(/etc/passwd、/etc/group)

  • lib:存放系统启动和核心程序所需的共享库(如 libc.so),支持 32 位和 64 位架构。

  • media:用于自动挂载可移动设备(如 U 盘、CD-ROM),挂载点通常为 /media/label。

  • opt:存放第三方可选软件(如商业软件、大型应用),通常每个软件有独立的子目录(如 /opt/oracle)

你可能感兴趣的:(DOCKER,Linux,系统运维(Linux),docker,容器,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