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R1构建本地RAG知识库】数据结构化清洗-python工具清洗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数据结构化对 RAG 的意义
    • 1.1 提升检索准确率
    • 1.2 增强生成准确性
    • 1.3 支持多维度查询
    • 1.4 提高索引与检索效率
    • 1.5 便于后期维护与扩展
  • 二、数据结构化的方法
    • 2.1 分类与打标签
    • 2.2 实体抽取与关系建模
    • 2.3 层次化结构组织
  • 三、结构化的方向
  • 四、肿瘤问答数据结构化及Python实现
    • 4.1 准备工作
    • 4.2 读取 Excel 数据
    • 4.3 数据处理与结构化打标签
    • 4.4 数据分段
    • 4.5 保存为 TXT 文件
    • 4.6 完整代码
  • 五、测试验证
  • 结尾


前言

在构建本地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注意力放在模型的选择、向量数据库的配置和检索策略的优化上。然而,真正决定一个 RAG 系统能否“答得准、问得对”的关键,并不在于模型有多强大,而在于输入的知识是否干净、结构化、语义清晰。

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数据往往并不“友好”:PDF 文件夹里堆满了格式混乱的文档;网页爬取的内容混杂着广告和脚本标签;手写笔记模糊不清、信息残缺……这些“脏乱差”的原始数据如果直接喂给向量数据库,不仅无法提升检索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大模型“胡说八道”。

因此,数据结构化清洗成为了构建高质量 RAG 知识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数据结构化对 RAG 的意义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是一种结合了**检索(Retrieval)与生成(Generation)**的技术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在回答用户问题时,先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关上下文,再将其作为提示(prompt)的一部分交给大语言模型进行生成。

在这个过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0到1落地AI人工智能,python,人工智能,ai,rag,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