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面向对象

JavaSE 面向对象编程核心概念总结

一、设计对象并使用

核心思想:将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为类,通过类创建对象,调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示例:设计一个Student

// 定义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 属性
    String name;
    int age;
    
    // 方法
    public void study() {
        System.out.println(name + "正在学习");
    }
}

// 创建并使用对象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name = "张三";
s.study(); // 输出:张三正在学习
二、封装(Encapsulation)

核心思想: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方法)绑定在一起,隐藏内部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接口。

实现方式

  1. 使用private修饰属性,限制直接访问。
  2. 提供publicgetter/setter方法访问和修改属性。

示例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 私有属性
    
    // getter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setter方法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this关键字区分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
}
三、this关键字

作用

  1. 引用当前对象:区分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同名时)。
  2. 调用构造方法:在构造方法中调用其他构造方法(必须位于第一行)。

示例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 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this引用当前对象的属性
    }
    
    // 重载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
        this("默认名称"); // 调用另一个构造方法
    }
}
四、构造方法(Constructor)

特点

  1. 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2. 没有返回类型(连void都没有)。
  3. 用于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分类

  • 无参构造:默认提供,若自定义构造方法则消失。
  • 有参构造:通过参数初始化属性。

示例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无参构造
    public Student() {}
    
    // 有参构造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五、标准JavaBean(POJO)

定义:符合特定规范的Java类,必须包含:

  1. 私有属性。
  2. 无参构造方法。
  3. 公共的getter/setter方法。
  4. 可选:toString()equals()hashCode()方法。

示例

public class User {
    // 私有属性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int age;
    
    // 无参构造
    public User() {}
    
    // 有参构造
    public User(String username, int ag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age = age;
    }
    
    // getter/setter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重写to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username='" + username + "', age=" + age + "}";
    }
}
六、对象内存图(简化版)

示例代码

Student s1 = new Student("张三", 20);
Student s2 = s1;
s2.setName("李四");
System.out.println(s1.getName()); // 输出:李四

内存分布

  1. 栈内存:存储局部变量(如s1s2),指向堆内存中的对象。
  2. 堆内存:存储对象实例(包括属性值)。
  3. 方法区:存储类的信息(如方法字节码)。

关键点

  • s1s2指向同一个对象,修改s2会影响s1
七、成员变量 vs 局部变量
对比项 成员变量 局部变量
定义位置 类中,方法外 方法内或代码块内
存储位置 堆内存(对象中) 栈内存(方法栈帧中)
生命周期 随对象创建而存在,随对象销毁而消失 随方法调用而存在,方法结束后消失
默认值 有默认值(如0null 无默认值,必须先赋值后使用
访问修饰符 可使用privatepublic 不可使用
八、常见面试问题
  1. 封装的意义是什么?

    • 隐藏实现细节,保护数据安全,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2. this关键字的作用?

    • 引用当前对象,调用构造方法。
  3. 构造方法的特点?

    • 方法名与类名相同,无返回类型,用于初始化对象。
  4. 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 见上表。
  5. JavaBean的规范是什么?

    • 私有属性、无参构造、getter/setter、可选重写toString等。
九、最佳实践
  1. 封装优先:所有属性都应使用private修饰,通过getter/setter访问。
  2. 构造方法重载:提供无参和有参构造,方便对象创建。
  3. IDE工具:使用IDE自动生成getter/setter、构造方法和toString
  4. 内存意识:避免对象引用的意外修改(如通过clone()或不可变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SE,java,开发语言,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