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MVC源码中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介绍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作为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桥梁。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了两个独立接口的功能。

应用场景:

  • 1、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此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要。

  • 2、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这些源类不一定有一致的接口。

  • 3、通过接口转换,将一个类插入另一个类系中。(比如老虎和飞禽,现在多了一个飞虎,在不增加实体的需求下,增加一个适配器,在里面包容一个虎对象,实现飞的接口。)

优点:

  • 促进代码重用:通过适配器,原本不兼容的接口可以协同工作,提高了现有代码的重用性。
    提高透明性:客户端代码通过适配器与目标接口交互,而不需要直接依赖原有接口,这样即便接口发生变化,客户端代码也无需改动。

  • 灵活性:在系统引入新技术或者第三方库时,可以通过适配器模式将其融入现有系统中,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代码。
    缺点:

  • 系统复杂性增加:引入适配器模式会增加系统中的类的数量,有时候可能会使得系统结构变得复杂。

  • 过多使用可能导致混乱: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大量使用适配器模式,可能会引起接口和实现的混乱,从而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性能开销:每次调用都需要通过适配器进行转换,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尤其是在高性能要求的系统中需要特别注意。

源码中应用

Spring MVC中广泛使用了适配器模式,它用于将不同类型的Controller适配到统一的请求处理流程中。

在Spring MVC框架中,DispatcherServlet作为中心调度器负责处理所有的HTTP请求,但它并不直接执行请求处理方法,这项工作由HandlerAdapter来完成。HandlerAdapter在这里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它将Controller(需要适配的类)适配到统一的接口上,以便DispatcherServlet可以透明地调用任何类型的Controller处理方法。

以下是适配器模式在Spring MVC中的应用细节:

  • 定义适配器接口:定义一个HandlerAdapter接口,包含两个主要方法——supports()用来判断适配器是否支持对应的Controller,handle()用来执行Controller中的处理方法。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Adapter {
   

	/**
	*给定一个处理程序实例,返回此{@code HandlerAdapter}
	*可以支持它。典型的HandlerAdapters将根据处理程序做出决定
	类型HandlerAdapters通常每个只支持一种处理程序类型。
	*/
	boolean supports(Object handler);

	/**
		*使用给定的处理程序来处理此请求。
		*/
	@Nullable
	ModelAndView 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throws Exception;

	/**
		*与HttpServlet的{@code getLastModified}方法的合约相同。
		*/
	@Deprecated
	long getLastModified(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Object handler);

}
  • 实现适配器:对于每种类型的Controll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mvc,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