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SAR OS】调度表管理模块深度解析

文章目录

    • 一、调度表(Schedule Table)的定义与作用
      • 1.1 基本概念
      • 1.2 主要特性
    • 二、核心数据结构解析
      • 2.1 调度表控制块(Os_STCBType)
      • 2.2 调度表配置结构(Os_SchedTblCfgType)
      • 2.3 到期点动作(Os_STActionType)
    • 三、关键函数实现原理
      • 3.1 初始化函数 `Os_InitScheduleTable()`
      • 3.2 调度表启动函数 `Os_StInnerStart()`
      • 3.3 到期点处理函数 `Os_WorkStEpProc()`
      • 3.4 链表管理函数 `Os_InsertSTNode()`
    • 四、使用示例:发动机控制任务调度
      • 4.1 配置定义
      • 4.2 启动调度表
      • 4.3 运行时处理
    • 五、高级特性解析
      • 5.1 显式同步策略
      • 5.2 时间容错处理
      • 5.3 多核协同机制
    • 六、性能优化建议

一、调度表(Schedule Table)的定义与作用

1.1 基本概念

调度表是AUTOSAR OS中实现时间触发架构的核心机制,通过预定义的**到期点(Expiry Points,EP)**序列控制任务激活和事件触发时序。每个EP包含:

  • 时间偏移量:相对于调度表起始的tick数
  • 动作列表:激活任务或设置事件

1.2 主要特性

  • 周期性执行:支持单次或无限循环模式(osSchedTblRepeating标志)
  • 同步策略:提供显式同步(Explicit)和隐式同步(Implicit)两种模式
  • 多核支持:通过RPC机制跨核激活任务(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Autosar,CP中级进阶,autos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