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操作与非原子操作

 原子操作的本质
// BSRR操作(原子):
GPIOA->BSRR = (1 << 5);  // 单条汇编指令: STR [addr], #bitmask
  • 硬件行为:CPU通过单次内存写入直接修改目标寄存器

  • 不可中断性:该指令执行时不会响应中断(执行完毕后才检查中断标志)

2. 非原子操作的风险
// ODR操作(非原子):
GPIOA->ODR |= (1 << 5);  
// 实际展开为:
// 1. LDR R0, [GPIOA_ODR_addr]  // 读取当前值 → 可能在此处被中断!
// 2. ORR R0, R0, #(1<<5)       // 修改值
// 3. STR R0, [GPIOA_ODR_addr]  // 写回
  • 中断插入点:任何两个步骤之间都可能被中断插入

  • 破坏现场:中断若修改同一寄存器,原始值会被“覆盖”


⚡ 中断触发机制的深层原理

阶段 原子操作 (BSRR) 非原子操作 (ODR)
指令开始 锁定总线,独占访问 无保护
执行中 禁止中断响应 可被高优先级中断抢占
内存写入 单次完成全部位修改 分步操作(读→改→写)
完成时 释放总线,检查待处理中断 各步骤间均可能响应中断

✅ 关键结论
中断只能在指令边界响应,而原子操作是单指令,非原子操作是多指令组合。


 灾难性场景模拟(ODR操作被中断破坏)

假设初始状态:GPIOA->ODR = 0x0000
主程序尝试设置PA5:

GPIOA->ODR |= (1 << 5);  // 目标: 0x0020

中断函数尝试设置PA6:

GPIOA->ODR |= (1 << 6);  // 目标: 0x0040
危险时序:
主程序: [读ODR] → 读到0x0000
         │
中断触发: [读ODR] → 读到0x0000
         [改值]  → 0x0000 | 0x0040 = 0x0040
         [写回]  → ODR=0x0040
         │
主程序: [改值]   → 0x0000 | 0x0020 = 0x0020  // 错误!基于旧值0x0000修改
         [写回]   → ODR=0x0020              // PA6的修改被覆盖!

结果:PA5成功置位,但PA6的修改丢失!


️ 解决方案对比

方法 代码示例 代价 适用场景
BSRR原子操作 GPIOA->BSRR = 1<<5; 零开销 首选方案
关中断保护 __disable_irq();
`GPIOA->ODR
= ...;
__enable_irq();`
中断延迟 必须操作ODR时
硬件互斥锁 LDREX/STREX 指令 复杂指令周期 多核系统

 终极结论

  1. 原子操作 = 1条指令 = 不可分割 = 安全
    (如BSRR/BTR寄存器操作)

  2. 非原子操作 = N条指令 = 可被中断切割 = 需保护
    (如ODR的读-改-写操作)

“非原子操作多条指令,可能导致指令没执行完就被中断把0/1换了”
—— 这正是嵌入式系统中最隐蔽的Bug来源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stm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