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精排与prompt构建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精排与prompt构建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精排与prompt构建 ?


文章目录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第二阶段之RAG基础与架构——第十一章(【项目实战】基于RAG的新闻推荐)精排与prompt构建 ?
  • 前言
    • 1. 精排(Re-ranking)原理与方法
      • 1.1 精排的功能定位
      • 1.2 Cross-Encoder 精排
      • 1.3 LLM-Based Re-ranking
      • 1.4 融合多信号与在线学习
    • 2. Prompt 构建策略
      • 2.1 Prompt 模板设计要素
      • 2.2 自动化 Prompt 优化
      • 2.3 Prompt 并行与批量化
    • 3. Python 核心示例


欢迎宝子们点赞、关注、收藏!欢迎宝子们批评指正!
祝所有的硕博生都能遇到好的导师!好的审稿人!好的同门!顺利毕业!

大多数高校硕博生毕业要求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EI或者SCI检索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详细信息可关注VX “学术会议小灵通”或参考学术信息专栏:https://fight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7526990


前言

  • 结合大模型(LLM)技术的快速演进与应用前景,基于 RAG 的新闻推荐在精排与 Prompt 构建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精排(Re-ranking)通过利用大模型的深度语义理解能力,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细粒度排序,以提升推荐的精准度和多样性;Prompt 构建则以检索到的候选文档与用户画像为输入,通过精心设计提示模板,引导 LLM 生成高质量的推荐理由或摘要。

下文将从两者的原理、关键技术与最佳实践,以及结合 Python 的示例代码三方面详述:

1. 精排(Re-ranking)原理与方法

1.1 精排的功能定位

  • 精排位于 RAG 流程中检索(Retrieval)之后,是“二次筛选+排序”环节,通过更复杂模型(如 Cross-Encoder 或 LLM)对 Top-K 候选文档进行重新评分和排序,以提升最终候选集的相关性和多样性。

1.2 Cross-Encoder 精排

  • Cross-Encoder 将查询与候选文档拼接后输入同一 Transformer,从注意力层面建模二者的深粒度交互,输出更精确的匹配分数
  • 该方法虽然计算开销较高,但在 Top-K(< 20) 文档上性能显著优于双编码器(bi-encoder)模型。

1.3 LLM-Based Re-ranking

  • 利用 GPT-4、LLaMA 等大模型对候选文档打分或生成排序理由,结合生成置信度实现重排。研究表明,LLM-based Re-ranking 在多样性和可解释性上具有优势,尤其适合新闻推荐场景中需要生成自然语言解释的需求。

1.4 融合多信号与在线学习

  • 精排过程中,可将初始检索分、Cross-Encoder 分数、LLM 生成置信度,以及业务特征(如 CTR 预估、源站点权威度)加权融合,最终排序时引入实时用户反馈,形成闭环优化

2. Prompt 构建策略

2.1 Prompt 模板设计要素

  1. 上下文引入:将用户兴趣关键词和 Top-K 文档摘要作为前置上下文,确保 LLM 能在正确范围内生成内容。
  2. 任务指令:明确告知 LLM 生成推荐理由、摘要或排序分数,并规定输出格式,如“请为以下新闻生成 2—3 句推荐理由”。
  3. 示例引导:在模板中加入 1—2 个示例 Q&A,帮助 LLM 理解任务要求,提高零/少样本效果。

2.2 自动化 Prompt 优化

  • 使用自动提示工程(AutoPE 或 APEER)算法,依据对齐得分或用户反馈迭代改进 Prompt 文本,有助于在不改模型参数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精排效果

2.3 Prompt 并行与批量化

  • 对于 Top-K 文档可批量构建多种 Prompt 变体并并行调用 LLM,通过对比不同输出置信度或多样性指标,选取最优结果。

3. Python 核心示例

from langchain.embedding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Embedding
from langchain.vectorstores import FAISS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LLMChain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 1. 初始化检索(Retrieval)
embedder = SentenceTransformerEmbedding(model_name="all-MiniLM-L6-v2")
docs = ["地震快讯 A ...",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 B ...", "..."]
vectors = embedder.embed_documents(docs)
faiss_index = FAISS.from_embeddings(vectors, docs)
retriever = faiss_index.as_retriever(search_kwargs={"k": 10})

# 2. 初步检索Top-K
query = "我关注近三日的地震与AOD异常新闻"
candidates = retriever.get_relevant_documents(query)

# 3. Prompt 构建
prompt = PromptTemplate(
    input_variables=["query", "docs"],
    template=(
        "用户关注:“{query}”。\n"
        "请阅读以下候选新闻片段,并为每篇生成一句简要推荐理由:\n\n"
        "{docs}\n\n"
        "请按照编号格式输出:1. 理由;2. 理由;…"
    )
)
llm = OpenAI(model="gpt-4", temperature=0.2)
chain = LLMChain(llm=llm, prompt=prompt)

# 4. 精排与生成
docs_text = "\n\n".join([f"{i+1}. {doc.page_content[:100]}…" for i, doc in enumerate(candidates)])
result = chain.run({"query": query, "docs": docs_text})

print("生成的推荐理由:")
print(result)

  • 以上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RAG 流程中,通过 FAISS 检索获取候选文档后,利用自定义 Prompt 模板调用 GPT-4 进行精排与生成推荐理由,实现“检索+精排+生成”一体化的新闻推荐方案
  • 未来,随着大模型在高效推理、长上下文处理及自动提示优化等方向的突破,精排与 Prompt 构建环节将持续迭代,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可解释的推荐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AI大模型学习路线,人工智能,学习,pro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