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锁机制与优化实践以及MVCC底层原理刨析

锁机制详解

锁是计算机协调多个进程或线程并发访问某一资源的机制。
在数据库中,除了传统的计算资源(如CPU、RAM、I/O等)的争用以外,数据也是一种供需要用户共享的资源。如何保证数据并发访问的一致性、有效性是所有数据库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锁冲突也是影响数据库并发访问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锁分类

从性能上分为乐观锁(用版本对比或CAS机制)和悲观锁,乐观锁适合读操作较多的场景,悲观锁适合写操作较多的场景,如果在写操作较多的场景使用乐观锁会导致比对次数过多,影响性能
1.从对数据操作的粒度分,分为表锁、页锁、行锁
2.从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型分,分为读锁和写锁(都属于悲观锁),还有意向锁
3.读锁(共享锁,S锁(Shared)):针对同一份数据,多个读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会互相影响,比如: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

写锁(排它锁,X锁(eXclusive)):当前写操作没有完成前,它会阻断其他写锁和读锁,数据修改操作都会加写锁,查询也可以通过for update加写锁,比如: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 for update

意向锁(Intention Lock):又称I锁,针对表锁,主要是为了提高加表锁的效率,是mysql数据库自己加的。当有事务给表的数据行加了共享锁或排他锁,同时会给表设置一个标识,代表已经有行锁了,其他事务要想对表加表锁时,就不必逐行判断有没有行锁可能跟表锁冲突了,直接读这个标识就可以确定自己该不该加表锁。特别是表中的记录很多时,逐行判断加表锁的方式效率很低。而这个标识就是意向锁。
意向锁主要分为:
意向共享锁,IS锁,对整个表加共享锁之前,需要先获取到意向共享锁。
意向排他锁,IX锁,对整个表加排他锁之前,需要先获取到意向排他锁。

表锁

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一般用在整表数据迁移的场景。
基本操作

--建表SQL
CREATE TABLE `mylock` (
	`id` INT (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 (2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 = MyISAM DEFAULT CHARSET = utf8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mysql,数据库,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