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7——二叉树

一、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

首先是树形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2棵树,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不能颠倒。

2.性质

(1)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的(i-1)次幂。
(2)深度为k(层数也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1结点。
(3)对于任意二叉树而言,若度为0的节点为N0个,度为2的节点为N2个,则:N0=N2+1。

二、二叉树的节点设计

1.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式存储结构?

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原因:顺序存储结构用数组实现,但对于数组来说,只适用于完全二叉树的情况,而对于一般的情况来说,浪费的空间较大。

2.二叉树(二叉链表)的有效节点设计

对于一个结点来说,最多有2个孩子,分别是左孩子和右孩子,所以设计二叉链表时,不仅需要设计该节点的值,而且还需要2个指针域,一个表示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一个表示当前结点的右孩子。

typedef int ELEM_TYPE;
typedef struct Bin_Node
{
	ELEM_TYPE val;// 数据域
	struct Bin_Node* leftchild; //左孩子域
	struct Bin_Node* rightchild;//右孩子域 
}Bin_Node;

3.二叉树(二叉链表)的辅助结点的设计

让其辅助结点指向该二叉树的根节点位置。

typedef struct Bin_Tree{
	Bin_Node*root;  //存放二叉树根节点的地址 
}Bin_Tree; 

三、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1.二叉树的初始化

 将二叉树的根节点置为空。

void Init(Bin_Tree* tree)
{
	assert(tree!=NULL);
	tree->root=NULL;// 将根节点置为空 
 } 

2.购买新结点

(1)malloc申请空间,并判断空间是否申请成功。
(2)如果申请成功,则把其左孩子和右孩子指针置为空。

Bin_Node* BuyNode()
{
	//1.malloc申请空间
	Bin_Node*pnewnode=(Bin_Node*)malloc(sizeof(Bin_Node));
	if(pnewnode==NULL)
		exit(1);
	//将左孩子和右孩子置为空
	pnewnode->leftchild=pnewnode->rightchild=NULL; 
	return pnewnode; 
 } 

3.二叉树的构建

3.1 用单个序列构造(此处使用先序)

(先序、中序、后序的一个,需要包含终止符#)

(1)先将根节点置为空。

(2)从键盘输入数据,判断数据是否为“#”

(3)如果不是,则购买结点,并为该节点赋值。对其左孩子和右孩子采用递归方法调用。

(4)如果是,则不断回退。

//采用先序遍历,使用递归实现 
Bin_Node* Create_Bin_Tree1()
{
	//将根节点置为空 
	Bin_Node* root=NULL;
	ELEM_TYPE val;
	scanf("%d",&val);
	if(val!='#') //判断是否是终止符 
	{
		root=BuyNode(); //购买节点,并为结点赋值 
		root->val=val;
		root->leftchild=Create_Bin_Tree1(); //对其左右孩子采用递归方式实现 
		root->rightchild=Create_Bin_Tree1();
	} 
	return root;
}

3.2 用两个序列构造

(不需要包含终止符#,但都需要存在中序遍历)

3.2.1 采用先序和中序的遍历的方式

(1)首先定义一个节点,将该结点置为空。

(2)判断先序或者中序中元素的个数,如果个数为0,则不需要进行构造。

(3)个数大于0,则开始构造。

(4)购买一个结点,通过先序序列为该结点赋值,因为先序序列的第一个节点就是根节点。

(5)在中序序列找到当前结点的值,并返回下标。此时,根据此下标,可以将中序序列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6)对左右两个部分分别采用递归调用。

int Find_Pos(const char*in_str,ELEM_TYPE val) //在中序序列中找出val值所在的下标,进而将中序序列一分为二 
{
	 int count=0;  //通过变量来返回位置 
	 while(*in_str!=val)
	 {
	 	in_str++;
	 	count++;
	 }
	 return count; 
}
Bin_Node* Create_Bin_Tree3_Pre_In(const char* pre_str, const char* in_str, int n)  
{
	Bin_Node* pnewnode=NULL;
	if(n>0)//判断先序/中序的有效元素的个数 
	{
		//1.购买节点
		pnewnode=BuyNode();
		//2.为购买的节点赋值
		pnewnode->val=pre_str[0];//因为先序序列的第一个节点就是根节点
		//3.根据penwnode的值将中序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int index=Find_Pos(in_str,pre_str[0]);
		//4.将问题规模缩小化,采用递归的方式
		pnewnode->leftchild=Create_Bin_Tree3_Pre_In(pre_str+1,in_str,index);
		pnewnode->rightchild=Create_Bin_Tree3_Pre_In(pre_str+1+index,in_str+index+1,n-index-1); 
	}
	return pnewnode;
	 
}
3.2.2 采用中序和后序的遍历的方式

(1)首先定义一个节点,将该结点置为空。

(2)判断后序或者中序中元素的个数,如果个数为0,则不需要进行构造。

(3)个数大于0,则开始构造。

(4)购买一个结点,通过后序序列为该结点赋值,因为后序序列的最后一个节点就是根节点。

(5)在中序序列找到当前结点的值,并返回下标。此时,根据此下标,可以将中序序列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6)对左右两个部分分别采用递归调用。

int Find_Pos(const char*in_str,ELEM_TYPE val) //在中序序列中找出val值所在的下标,进而将中序序列一分为二 
{
	 int count=0;  //通过变量来返回位置 
	 while(*in_str!=val)
	 {
	 	in_str++;
	 	count++;
	 }
	 return count; 
}


Bin_Node* Create_Bin_Tree3_In_Post(const char* in_str, const char* post_str, int n)
{
	Bin_Node*pnewnode=NULL;
	if(n>0) //存在有效的个数
	{
		pnewnode=BuyNode();//购买节点
		pnewnode->val=post_str[n-1];//通过后序遍历得到根节点
		//根据pnewnode的值将中序序列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int index=Find_Pos(in_str,pnewnode->val);
		//将问题规模缩小化,采用递归的方式
		pnewnode->leftchild=Create_Bin_Tree3_In_Post(in_str,post_str,index) ;
		pnewnode->rightchild=Create_Bin_Tree3_In_Post(in_str+index+1,post_str+index,n-index-1);
	 } 
	 return pnewnode;
}

4.二叉树的遍历(非递归实现)

4.1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根左右)

(1)申请一个栈,然后将根节点入栈。

(2)while循环判断栈是否为空,如果栈不为空,取出栈顶元素值。

(3)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先将右孩子压入栈,然后在将左孩子压入栈。

(4)直到栈为空(while结束为止)

void Preorder(Bin_Tree* tree)
{
	//
	assert(tree!=NULL);
	//申请一个栈,将根节点入栈
	std::stack st;
	st.push(tree->root);
	//判断栈是否为空
	while(!st.empty())
	{
		//取出栈顶元素的值
		Bin_Node*p=st.top();
		st.pop();
		//打印
		printf("%d",p->val); 
		//先判断其右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入栈
		if(p->rightchild!=NULL)
		{
			st.push(p->rightchild);
		}
		//判断其左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入栈 
		if(p->leftchild!=NULL)
		{
			st.push(p->leftchild);
		 } 
	 } 
 } 

4.2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左根右)

(1)先申请一个栈,将根节点压入栈中。

(2)设置一个标记位:判断当前结点是新插入的结点还是老结点。

(3)如果是新插入的节点,则判断其左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左孩子压入栈中,直到左孩子为空。

(4)此时,已经将最左边的全部压入栈中,将当前的栈顶结点出栈,并打印栈顶元素的值。

(5)判断当前节点的右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右孩子压入栈中,此时更改标记位为新插入的结点。

(6)如果右孩子不存在,则更改标记位为老节点。

(7)直到栈为空结束。

void Inorder(Bin_Tree* tree)
{
	//assert
	assert(tree->root!=NULL);
	//申请一个栈
	std::stack st;
	//将根节点入栈
	st.push(tree->root);
	//定义一个标记位
	bool tag=true;  //表示是刚插入的结点 
	while(!st.empty())
	{
		//判断当前节点是刚插入的结点还是老结点 
		while(tag&&st.top()->leftchild!=NULL) //是新结点且左孩子不为空 
		{
			//将左孩子入栈
			st.push(st.top()->leftchild); 
		}
		//此时,获取栈顶元素的值
		Bin_Node* p=st.top() ;
		st.pop();
		printf("%d ",p->val);
		//判断其右孩子是否存在
		if(p->rightchild!=NULL)
		{
			//存在则将右孩子入栈,并更改标记位
			st.push(p->rightchild);
			tag=true; 
		}
		else
		{
			tag=false;
		 } 
	}
 } 

4.3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左右根)

4.3.1 双栈法实现

(1)先申请两个栈,s1和s2。其中s2表示结点的访问顺序。将根节点压入到s1中。

(2)判断s1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将当前节点取出,压入到s2中,并判断当前结点的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其压入到s1中。

(3)重复执行,直到s1为空,此时,将s2中各节点的元素值打印出来。

void PostOrder(Bin_Tree* tree)
{
	//申请两个栈  S1 S2 
	std::stack s1,s2;
	//将根节点压入到S1中
	s1.push(tree->root) ;
	//判断S1是否为空
	Bin_Node*p=NULL;
	while(!s1.empty()) 
	{
		p=s1.top();//获取当前的栈顶元素 
		s1.pop() ;
		s2.push(p);//将结点压入到S2中
		if(p->leftchild!=NULL)  //判断左孩子是否为空 
		{
			s1.push(p->leftchild);
		}
		if(p->rightchild!=NULL) //判断右孩子是否为空 
		{
			s1.push(p->rightchild);
		}	
	}
	//此时,s1为空,则将S2中的元素逐个打印
	while(!s2.empty()) 
	{
		printf("%d ",s2.top()->val);
		s2.pop();
	}
	
} 
4.3.2 单栈法实现

(1)申请一个栈,将根节点入栈。

(2)栈不为空时,先去判断当前结点是新结点还是老结点,如果是新结点再判断其左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左孩子压入栈中。

(3)如果左孩子不存在或者当前结点是老节点,则去判断当前节点是否存在右孩子,如果右孩子存在,则将右孩子压入栈。右孩子不存在或者右孩子是老结点,则将该节点的元素值打印出来,并让当前指针指向该结点。

void PostOrder1(Bin_Tree* tree)
{
	assert(tree!=NULL);
	//1.申请一个栈
	std::stack st;
	st.push(tree->root);
	//定义一个标记位,用来遍历最左边的结点
	bool tag=true; 
	//定义一个指针,用来记录右边刚被访问的节点
	Bin_Node* preNode=NULL; 
	//2.判断栈是否为空
	while(!st.empty())
	{
		//判断是否是新结点以及其左孩子是否存在
		while(tag&&st.top()->leftchild!=NULL)
		{
			st.push(st.top()->leftchild);//将左孩子压入到栈中 
		}
		//此时左边已经结束 ,判断右孩子是否存在
		if(st.top()->rightchild==NULL||st.top()->rightchild==preNode)
		{
			Bin_Node*p=st.top();
			st.pop();
			printf("%d ",p->val);
			preNode=p;
			tag=false;
		}
		else  //右孩子存在,则将右孩子入栈 
		{
			st.push(st.top()->rigthchild);
			tag=true;// 只要有入栈的操作则表示是新结点,需要更改标记位 
		}
	
	 } 
 } 

4.4 二叉树的层序(层次)遍历 

(1)申请一个队列,并将根节点入队。

(2)循环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3)如果队列不为空,则获取队头元素,并将队头元素出队,接着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左右孩子入队。

(4)如果为空,则结束。

void Level_Traversal(Bin_Node* root) 
{
	//先申请一个队列 
	std::queue q;
	//将根节点入队 
	q.push(root);
	//循环判断根节点是否为空 
	while(!q.empty())
	{
		Bin_Node*p=q.front();//获取队头元素 
		q.pop();
		printf("%d ",p->val);
		//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
		if(p->leftchild!=NULL)
		{
			q.push(p->leftchild);
		} 
		if(p->rightchild!=NULL)
		{
			q.push(p->rightchild);
		}
	 } 	
}

4.5 二叉树的正S遍历

(1)申请两个栈,栈s1,s2。

(2)将根节点入栈到s1中。

(3)只要两个栈中,一个不为空,则入栈。

(4)判断哪个栈不为空,如果栈1不为空,则将栈1中的元素取出,并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右孩子和左孩子分别入栈2。直到栈1为空,停止。

(5)如果栈2不为空,则将栈2中的元素取出,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左孩子和右孩子分别入栈1。直到栈2为空,停止。

(6)如此循环,直到栈1和栈2均为空为止。

void S_Level_Traversal(Bin_Node* root)
{
	//申请两个栈 
	std::stack st1,st2;
	//将根节点入栈1
	st1.push(root);
	//while循环
	while(!st1.empty()||!st2.empty())
	{
		while(!st1.empty()) //栈1不为空 
		{
			//取出栈中的元素值
			Bin_Node*p=st1.top();
			st1.pop();
			printf("%d ",p->val); 
			//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判断其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孩子压入栈2中
			if(p->rightchild!=NULL)
			{
				st2.push(p->rightchild);
			} 
			if(p->leftchild!=NULL)
			{
				st2.push(p->leftchild);
			}
		}
		while(!st2.empty()) //栈2不为空,则取出元素的值
		{
			Bin_Node*p=st2.top() ;
			st2.pop();
			printf("%d ",p->val);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判断其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孩子压入栈1中
			if(p->leftchild!=NULL) 
			{
				st1.push(p->leftchild);
			}
			if(p->rightchild!=NULL)
			{
				st1.push(p->rightchild);
			}
		 } 
	 } 
}

4.6 二叉树的倒S遍历

(1)申请两个栈,栈s1,s2。

(2)将根节点入栈到s1中。

(3)只要两个栈中,一个不为空,则入栈。

(4)判断哪个栈不为空,如果栈1不为空,则将栈1中的元素取出,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左孩子和右孩子分别入栈2。直到栈1为空,停止。

(5)如果栈2不为空,则将栈2中的元素取出,并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右孩子和左孩子分别入栈1。直到栈2为空,停止。

(6)如此循环,直到栈1和栈2均为空为止。

void Reverse_S_Level_Traversal(Bin_Node* root)
{
	//申请两个栈 
	std::stack st1,st2;
	//将根节点入栈1
	st1.push(root);
	//while循环
	while(!st1.empty()||!st2.empty())
	{
		while(!st1.empty()) //栈1不为空 
		{
			//取出栈中的元素值
			Bin_Node*p=st1.top();
			st1.pop();
			printf("%d ",p->val);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判断其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孩子压入栈2中
			if(p->leftchild!=NULL)
			{
				st2.push(p->leftchild);
			}
			
			if(p->rightchild!=NULL)
			{
				st2.push(p->rightchild);
			} 
			
		}
		while(!st2.empty()) //栈2不为空,则取出元素的值
		{
			Bin_Node*p=st2.top() ;
			st2.pop();
			printf("%d ",p->val);
			//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判断其孩子是否存在,存在则将孩子压入栈1中
			if(p->rightchild!=NULL)
			{
				st1.push(p->rightchild);
			}
			
			if(p->leftchild!=NULL) 
			{
				st1.push(p->leftchild);
			}
			
		 } 
	 } 
}

5. 二叉树的销毁 (非递归)

(1)申请一个栈,将根节点入栈

(2)判断栈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

(3)如果不为空,则将栈顶元素出栈,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将左右孩子入栈。

(4)直到栈空结束。

void Destroy1(Bin_Tree* pTree)//非递归
{
	//申请一个栈 
	std::stack st;
	st.push(pTree->root);//将根节点入栈 
	while(!st.empty())
	{
		Bin_Node*p=st.top();
		st.pop();//将栈顶结点出栈 
		if(p->leftchild!=NULL) //判断其左右孩子是否存在 
		{
			st.push(p->leftchild);  
		}
		if(p->rightchild!=NULL)
		{
			st.push(p->rightchild);
		}
		free(p);//释放该节点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