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教程【入门篇】——PCB设计基础-PCB叠层结构

前言

本教程基于B站Expert电子实验室的PCB设计教学的整理,为个人学习记录,旨在帮助PCB设计新手入门。所有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使用,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及侵权,请随时联系,将会立即处理

目录

前言

一、PCB 层叠的本质与分类

核心组成:

板层类型:

二、立创 EDA 图层功能与应用

导电层

掩膜与标识层

辅助设计层

三、设计要点与学习建议


一、PCB 层叠的本质与分类

PCB(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可类比 “三明治”,由多层功能不同的材料叠加而成:

  • 核心组成

    • 基板:由 PP 半固化片、树脂和玻璃纤维构成,提供绝缘与支撑,表层覆盖铜箔形成导电层。
    • 导电层:包括信号层(顶层 / 底层)、电源层、地层,通过铜箔实现电气连接。
  • 板层类型

    • 双层板:顶层和底层为信号层,需同时处理电源、信号布线及接地,通过过孔连接两层信号。
    • 多层板(四层 / 六层等):中间层通常为电源 / 地层,表层为信号层,层间通过通孔、盲孔或埋孔连接,需设计层功能分配(如 “信号 - 地 - 电源 - 信号” 结构)。

二、立创 EDA 图层功能与应用

在立创 EDA 中,PCB 图层分为三大类,辅助实现分层设计与制造:

  1. 导电层

    • 信号层:顶层(Top Layer,红色)和底层(Bottom Layer,蓝色),用于绘制导线、焊盘等,层间通过过孔连接。
    • 电源 / 地层:多层板中独立层,提供稳定电源和接地平面,减少信号干扰。
  2. 掩膜与标识层

    • 丝印层:顶层(黄色)和底层(绿色),标注元件参数、位置及 LOGO,辅助焊接和维护。
    • 阻焊层:覆盖非焊盘区域的油墨层(深紫色),防止短路和氧化,焊盘位置开窗露出铜皮,阻焊区域略大于焊盘。
    • 钢网层:标记需涂抹锡膏的区域,用于生成钢网文件,适配机器焊接(如回流焊)。
  3. 辅助设计层

    • 多层(Multi-Layer):默认贯穿所有层,用于过孔、禁止铺铜区域的全局设置(如防止顶层与底层铺铜冲突)。
    • 机械层与板框层
      • 机械层:定义 PCB 外形尺寸、装配标记等非电气信息(如螺丝孔位置)。
      • 板框层(独立于机械层):用浅紫色线条标注 PCB 外框尺寸,直接决定电路板加工形状。
    • 3D 外壳层:特色功能,快速创建 PCB 立体外壳模型,适合简易结构设计,优于传统工业建模软件的便捷性。

三、设计要点与学习建议

  • 双层板入门:无需复杂叠层设计,顶层与底层兼顾信号和电源布线,通过铺铜强化接地,减少干扰。
  • 多层板逻辑:优先规划 “信号 - 地 - 电源 - 信号” 等对称结构,使用盲孔 / 埋孔减少表层过孔密度,提升布线效率。
  • 软件操作核心:利用立创 EDA 右侧图层导航栏快速切换层,重点掌握信号层布线、丝印标注、板框绘制及 3D 外壳预览功能,为后续元件封装设计打基础。

通过理解层叠结构与图层功能,可系统化推进 PCB 设计,从基础双层板逐步过渡到多层复杂板,提升电路稳定性与生产适配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PCB设计教程,笔记,学习,pcb工艺,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