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套娃:从数字图像处理到深度学习,一张图秒懂四者关系

为啥写这篇?

刚入门AI的同学常被这四个概念绕晕:
“数字图像处理是不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啥关系?”
今天用俄罗斯套娃+炒土豆丝的类比,5分钟理清它们的「祖孙三代」关系!

核心结论(套娃图镇楼)

【最外层】机器学习(ML)⊃ 【中间层】神经网络(NN)⊃ 【最内层】深度学习(DL)  
【平行层】数字图像处理 = 传统方法(手工规则) + 现代方法(被DL/ML包含)  

( 类比:「做饭」⊃「用锅炒菜」⊃「用铁锅大火快炒」,而「炒土豆丝」可以是传统炒法,也可以是用铁锅的现代做法)

一、最外层套娃:机器学习(ML)——万物皆可学

定义: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规律」的所有方法,核心是「算法+数据」。
包含范围

  • ✅ 传统方法:线性回归、决策树、SVM(手工设计特征,如房价预测用「面积+楼层」)
  • ✅ 神经网络:CNN、RNN(自动学特征,如图像识别不用手工标「猫耳朵」)
  • ✅ 深度学习:多层神经网络(如ResNet、Transformer)

一句话记忆
「只要计算机能从数据里学东西,不管用啥模型,都是机器学习!」
( 例子:用Excel表格算「销量预测」是ML,用ChatGPT写代码也是ML!)

二、中间层套娃:神经网络(NN)——会「思考」的电子脑

定义:模仿大脑神经元结构的算法,靠「权重+激活函数」拟合复杂数据。
被ML包含的原因:它是ML的一个「工具分支」,擅长处理图像、语音等非线性数据。
经典案例

  • 1958年单层感知机(最早NN):区分手写数字(当时算力弱,效果差)
  • 2012年CNN(深度NN):ImageNet竞赛准确率从74%→95%,引爆AI革命

和传统ML的区别

传统ML(如SVM) 神经网络
手工设计特征(如:人脸=眼睛+鼻子坐标) 自动学特征(CNN自己从像素里学「猫胡须纹理」)
小数据友好(几千张图) 依赖大数据(百万张图才能训好)

三、最内层套娃:深度学习(DL)——层数超多的「卷王NN」

定义:特指「深度神经网络」(隐藏层≥3层),靠「多层特征提取」实现逆天效果。
被NN包含的原因:它是NN的「超进化形态」,就像「铁锅」是「锅」的一种。
典型应用

  • 图像:ResNet(识别癌细胞)、Stable Diffusion(AI绘画)
  • 语言:GPT-4(写代码、写论文)、BERT(理解句子情感)
  • 离谱案例:DeepMind用DL预测蛋白质结构,解决50年生物学难题

一句话区分NN和DL
「神经网络是1层蛋糕,深度学习是10层蛋糕——层数多≠一定好,但解决复杂问题真的香!」

四、数字图像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分裂人格」

传统派(不依赖学习)

  • 方法:高斯模糊去噪、阈值分割(如二值化手写文字)、傅里叶变换
  • 场景:老相机的「红眼消除」、证件照背景替换(规则固定)

现代派(被DL/ML包含)

  • 方法:用U-Net做医学图像分割、用GAN修复老照片
  • 场景:抖音「AI换脸」、卫星图像识别农田病虫害

灵魂问题:「PS算不算深度学习?」
答:PS的滤镜(如模糊、锐化)是传统图像处理;但PS的「AI抠图」按钮,背后是深度学习模型!

实战案例:用套娃思维解决「猫狗分类」

  1. 传统ML:手工标「耳朵尖/圆」「胡须长度」,喂给SVM分类(准确率70%)
  2. 神经网络:用2层CNN自动学「毛发纹理」,准确率85%
  3. 深度学习:用18层ResNet学「猫眼反光角度+尾巴摆动模式」,准确率98%
  4. 数字图像处理:预处理时用高斯模糊去噪(传统),再喂给ResNet(现代)

总结:一张图记住套娃关系

 机器学习(ML)  
  ├──  神经网络(NN)  
  │  └──  深度学习(DL)(≥3层的NN)  
  └── ️ 数字图像处理  
     ├── 传统方法(手工规则,如PS滤镜)  
     └── 现代方法(用DL/ML,如AI换脸)  

(全文完,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