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 K8s 核心:Pod 的工作原理与调度机制

目录

一、引言

二、Pod 的基本概念

(一)Pod 的定义

(二)Pod 的作用

三、Pod 的工作原理

(一)Pod 的创建过程

(二)Pod 的网络模型

(三)Pod 的存储模型

四、Pod 的生命周期

(一)Pending(挂起)

(二)Running(运行中)

(三)Succeeded(成功)

(四)Failed(失败)

(五)Unknown(未知)

五、K8s 对 Pod 的调度机制

(一)调度器的作用

(二)调度算法

(三)调度策略

六、总结


一、引言

在 Kubernetes(K8s)的世界里,Pod 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 K8s 中最小的可部署计算单元,是容器的载体。理解 Pod 的工作原理和调度机制,对于高效使用 K8s 来管理和运行容器化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 Pod 的工作原理、生命周期以及 K8s 对 Pod 的调度机制。

二、Pod 的基本概念

(一)Pod 的定义

Pod 是一组紧密相关的容器集合,这些容器共享网络命名空间、存储卷等资源。一个 Pod 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它们通常是为了共同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组合在一起。例如,一个 Web 应用程序 Pod 可能包含一个 Web 服务器容器和一个日志收集容器。

(二)Pod 的作用

  1. 资源共享:Pod 内的容器可以共享网络和存储资源。在网络方面,它们使用相同的 IP 地址和端口空间,容器之间可以通过 localhost 进行通信;在存储方面,它们可以挂载相同的存储卷,方便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 管理单元:Pod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K8s 可以对 Pod 进行创建、删除、调度等操作,而不需要单独管理每个容器。

三、Pod 的工作原理

(一)Pod 的创建过程

当用户通过 kubectl 或其他 API 提交一个 Pod 的定义文件(通常是 YAML 或 JSON 格式)到 K8s API Server 时,创建过程就开始了。具体步骤如下:

  1. API Server 接收请求:API Server 验证请求的合法性,如果合法则将 Pod 的信息存储到 etcd 中。
  2. 调度器介入:K8s 调度器(Scheduler)会监听 API Server,发现新创建的未调度 Pod 后,根据一系列的调度算法和策略,选择一个合适的节点来运行该 Pod。
  3. 节点执行创建:选定节点后,API Server 通知该节点上的 kubelet 组件。kubelet 根据 Pod 的定义,调用容器运行时(如 Docker)来创建和启动 Pod 内的容器。

(二)Pod 的网络模型

Pod 具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命名空间,拥有唯一的 IP 地址。Pod 内的所有容器共享这个 IP 地址,并且可以通过 localhost 进行通信。Pod 与外部网络的通信通过 K8s 的网络插件(如 Flannel、Calico 等)来实现。网络插件负责在节点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确保 Pod 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三)Pod 的存储模型

Pod 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存储卷,如持久化卷(PV)、持久化卷声明(PVC)、空目录(EmptyDir)等。存储卷可以挂载到 Pod 内的容器中,为容器提供持久化存储或临时存储。例如,使用 EmptyDir 可以在 Pod 内的容器之间共享临时数据,而使用 PV 和 PVC 可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四、Pod 的生命周期

(一)Pending(挂起)

当 Pod 被创建后,处于 Pending 状态。此时,Pod 已经被 API Server 接收并存储到 etcd 中,但还没有被调度到具体的节点上,或者正在等待某些必要的资源(如存储卷)分配。

(二)Running(运行中)

当 Pod 被成功调度到一个节点上,并且所有容器都已经成功启动后,Pod 进入 Running 状态。此时,Pod 可以正常提供服务。

(三)Succeeded(成功)

对于一些一次性任务的 Pod(如批处理作业),当 Pod 内的所有容器都正常退出后,Pod 进入 Succeeded 状态。这表示任务已经成功完成。

(四)Failed(失败)

如果 Pod 内的容器因为某种原因(如程序崩溃、资源不足等)无法正常运行,Pod 进入 Failed 状态。此时,需要查看容器的日志来排查问题。

(五)Unknown(未知)

当 kubelet 无法向 API Server 报告 Pod 的状态时,Pod 进入 Unknown 状态。这可能是由于网络问题或 kubelet 故障导致的。

五、K8s 对 Pod 的调度机制

(一)调度器的作用

K8s 调度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未调度的 Pod 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运行。调度器会根据节点的资源状况、Pod 的资源需求以及其他调度策略来进行决策。

(二)调度算法

  1. 预选阶段(Predicates):调度器首先会过滤掉不符合 Pod 基本要求的节点。例如,如果 Pod 要求至少 2GB 的内存,调度器会过滤掉内存不足 2GB 的节点。常见的预选规则包括节点资源是否足够、节点是否有合适的端口等。
  2. 优选阶段(Priorities):在通过预选阶段的节点中,调度器会根据一系列的优先级规则对节点进行打分。例如,优先选择负载较低的节点、优先选择与 Pod 亲缘关系较近的节点等。最后,调度器会选择得分最高的节点来运行 Pod。

(三)调度策略

  1. 资源调度策略:确保 Pod 能够分配到足够的 CPU、内存等资源。可以通过设置 Pod 的资源请求(requests)和资源限制(limits)来实现。
  2. 亲和性和反亲和性策略:可以指定 Pod 与节点或其他 Pod 之间的亲和或反亲和关系。例如,要求某个 Pod 必须运行在具有特定标签的节点上,或者避免多个相同类型的 Pod 运行在同一个节点上。
  3. 污点和容忍度策略:节点可以设置污点(Taints),Pod 可以设置容忍度(Tolerations)。污点可以阻止某些 Pod 调度到该节点上,而容忍度可以让 Pod 忽略节点的某些污点。

六、总结

Pod 作为 K8s 中最基础的计算单元,其工作原理和调度机制是理解 K8s 核心功能的关键。通过深入了解 Pod 的创建过程、网络和存储模型、生命周期以及调度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 K8s 来管理和运行容器化应用,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资源状况,合理配置 Pod 的资源和调度策略,以充分发挥 K8s 的优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kubernetes,容器,云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