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3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性能指标:

通常来说,如果让我来检测计算机的性能,我大概率会看计算机的运行速率,处理程序的速度快慢是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之一

计算机性能指标很多: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

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是由以上这些性能指标综合而成的,而不是单一指标造成的,如果有题目说,计算机的性能是由某性能指标为主导的,这十有八九是错误的

吞吐量,计算机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请求的数量

响应时间,系统对请求做出回应的时间

CPU时钟周期,计算机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

主频(CPU时钟频率),CPU时钟周期的倒数,衡量机器速度的重要参数,单位为Hz

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而对于程序和机器来说,CPI是一个平均值,执行所有指令所花费时钟周期数的平均值

CPU执行时间,CPU对某特定程序的执行时间

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

FLOPS,每秒执行多少浮点数运算

MLO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浮点数运算

字,字节,字长(尚未完全理解,将于5月14号讲解)

常见公式,非常重要

CPU时钟周期=1/主频

CPU执行时间=CPU时钟周期*CPU时钟周期数=(指令条数*CPI)*CPU时钟周期数

MIPS=指令条数/(CPI*10^6)

注意区分CPI是指的是指令还是程序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和多道批处理同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演变为多道批处理具有跨时代意义,也是重要知识点

无操作系统,通过人工进行操作,一次只能被一个用户使用,CPU的内部资源被大量闲置

单道批处理,用脱机方式将作业输入到磁带,在监督程序控制下实现连续操作(有待证明),但一次只能运行一道程序

多道批处理,用户作业排成队列放在外存,经过特定的算法在队列中将作业从外存调到内存,共享系统中的资源,使CPU尽可能处于忙碌状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多道批处理引入了中断技术,实现了CPU和外设的并行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缺点,用户不能和程序进行交互 

对于我来说,单道批处理和多道批处理的区别有一点像单发火箭筒和多发火箭筒......

分时操作系统

引入时间片概念,操作系统将处理运行时间分为一个个小的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各用户的作业使用无论作业是否完成,只要时间片上的规定时间耗尽,就立刻暂停当前自身作业,释放时间片给其他作业直到下一轮得到时间片之后再进行作业

有点像风车或者水车这种轮子结构......

由于轮转时间很快,用户和程序仿佛都认为自己在独占计算机(类比数码管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的区别...)

实时操作系统

包括分时操作系统在内,以前的操作系统都不能保证工作能在一个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就好比我暑假作业永远不会在暑假结束前写完。。。

实时操作系统分为软实时系统硬实时系统

软实时系统可以可以容许偶尔出现的事件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为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硬实时系统不同,它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股市股价实时变化,机床控制等

其他操作系统有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