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即“参数化的类型”,指将类型定义成参数形式(可以称之为类型形参),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类型实参)。
引入泛型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使得程序更为灵活,去掉许多冗余不必要的代码。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方法重载,比如需要设计一个计算器,仅针对加法运算的方法,我们就需要仅因为参数的类型的差异而需要设计很多重载的方法,这些代码看上去都是很相似的、可以用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所替代的,因此我们引入泛型,在使用的时候仅传入具体的类型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ParseException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List<Integer> integerList = new ArrayList<>();
System.out.println(stringList.getClass().equals(integerList.getClass())); //true
}
}
我们感觉当对同一个泛型类传入具体类型时,原占位符会替换成具体的类型,看上去好像是两个不一样的类,因为这个类里面有占位符的地方被替换了不同的类型(可以这么理解,但会产生误区),但实际上它们的Class对象是一样的,这就表明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类型,调用Class对象的getName()方法可以得到它们都是java.util.ArrayList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这样的原因是在编译期间,所有的泛型信息都会被擦除,List和List类型,在编译后都会变成List类型(原始类型)。Java中的泛型基本上都是在编译器这个层次来实现的,这也是Java的泛型被称为“伪泛型”的原因。
原始类型就是泛型类型擦除了泛型信息后,在字节码中真正的类型。无论何时定义一个泛型类型,相应的原始类型都会被自动提供。原始类型的名字就是删去类型参数后的泛型类型的类名。擦除 类型变量,并替换为 限定类型(T为无限定的 类型变量,用Object替换)
比如:
//泛型类型
class Pair<T> {
private T value;
public 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经编译后真正运行的字节码(或者简称它为代码):
//原始类型
class Pair {
private Object value;
public Objec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Objec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所以经编译后上述的List和List类型都会变成原始类型,所以类型都是一样的。
注意:如果是Pair,擦除后,类型变量用Number类型替换。
泛型变量会在编译时候擦除变为原始类型Object,需要使用泛型变量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将该对象转为原类型
注意:这里专指在使用泛型定义的类、接口、方法的时候,传递了具体的参数的情况,如果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指定具体的参数,默认为Object类型。
既然Java泛型是伪泛型,编译后泛型的相关信息就被擦除了,我们仍可以通过反射机制获取到这些泛型,当然这和我们这个问题没什么关系。试想?由于我们对泛型类传递了具体的类型,编译器会在编译阶段就进行类型检查,因此我们就不能再插入其他类型的对象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这个约束呢?
我们知道泛型信息在编译之后被擦除了,只保留了原始类型,类型变量(T)被替换为Object,在运行时,我们可以行其中插入任意类型的对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去调用这个方法,就没有类型的限制了。
public class 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ParseException, NoSuchMethod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Class c1 = stringList.getClass();
Method addMethod = c1.getMethod("add", Object.class); //获取到add这个方法
addMethod.invoke(stringList,new Integer(1));
System.out.println(stringList); //[1] //Integer对象确实被加进去了
}
}
public class Test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泛型类的使用,创建对象时的具体类型可写可不写
GenericClass<Integer> c1 = new GenericClass<>();
System.out.println(c1.test(1));
//当没传递具体的类型时,默认为Object类型
GenericClass c2 = new GenericClass();
System.out.println(c2.test("123"));
}
}
//泛型类的定义
class GenericClass<T>{
T test(T value){
return value;
}
}
//泛型接口
interface GenericInterface<T>{
T test(T value);
}
//泛型接口的实现类可以继续使用泛型,也可以传递具体的类型
class GenericClass2 implements GenericInterface<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est(String value) {
return null;
}
}
class GenericClass3<T> implements GenericInterface<T>{
@Override
public T test(T value) {
return null;
}
}
/*
在调用泛型方法的时候,可以指定泛型类型,也可以不指定。
在不指定泛型类型的情况下,泛型类型为该方法中的几种参数类型的共同父类的最小级,直到Object。
在指定泛型类型的时候,该方法中的所有参数类型必须是该泛型类型或者其子类。
*/
public class Test0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泛型方法的使用
//不指定泛型的时候
int i=GenericMethod.test(1, 2); //这两个参数都是Integer,所以T替换为Integer类型
Number f=GenericMethod.test(1, 1.2);//这两个参数一个是Integer,另一个是Float,所以取同一父类的最小级,为Number
Object o=GenericMethod.test(1, "asd");//这两个参数一个是Integer,另一个是String,所以取同一父类的最小级,为Object
//指定泛型的时候
int a=GenericMethod.<Integer>test(1, 2);//指定了Integer,所以只能为Integer类型或者其子类
int b=GenericMethod.<Integer>test(1, 2.2);//编译错误,指定了Integer,不能为Float
Number c=GenericMethod.<Number>test(1, 2.2); //指定为Number,所以可以为Integer和Float
}
}
//泛型方法
class GenericMethod{
//T只对方法生效,其他方法无效
public static <T> T test(T value1,T value2){
return value1;
}
}
一般用于集合中:
List extends Person>
表示List的泛型为Person或者它的子类
List super Person>
表示List的泛型为Person或者它的父类
List extends Comparable>
表示List的泛型为Comparable的实现类
List>
表示List的泛型为任意类型,因此可以传任意泛型的集合进去。
注意List>和List
参考:
《Java核心技术 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