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杯算法学习纪实——递归实现排列型枚举

94. 递归实现排列型枚举 - AcWing题库

我的思路:多分支递归,即,递归搜索树。

关键点在于,如何判断每一层递归的分支数,即每层递归要嵌套调用自身多少次。相对于上题组合型的枚举,本题每层递归的分支数从 n 逐层递减至 0 (递归的底);而递归最重要的就是“形式相同”,如果在递归函数中写死每层递归分支数,那将不再适用此题。

而上题就是固定的两个分支,代码如下:蓝桥杯算法学习纪实——递归实现指数型枚举-CSDN博客


void dfs(int u)//u表示第几个数字
{
    if(u > n)
    {
        for(int i = 1; i <= n; i ++)
        {
            if(state[i] == 1)
                cout<

分形几何学,就是一门以不规则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分形最大的特性是具有自相似性,不管是放大或者缩小研究对象,你都会看到局部和整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分形几何:寻找隐藏的维度 | 集智百科 - 知乎 (zhihu.com)

而在参考了《数据结构(C语言版)》6.7节“回溯法与树的遍历”中的四皇后问题、7.3节"图的遍历"中的DFS算法后,发现了递归搜索树的共性:

递归函数内部须多次调用自己,才能通过“分形”产生分支结构。

而不同的递归搜索树有不同的控制每层分支数的方式,如:函数内直接写死、利用循环控制每层分支数(四皇后问题、用DFS遍历图)。第二种便可以实现不同层数分支数的可控动态变化,而实现方式关键在于“判断条件”。

而这就解决了一开始的问题关键点:如何判断每一层递归的分支数。

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
int path[N];//保存序列
int state[N];//数字是否被用过
int n;
void dfs(int u)
{
    if(u > n)//数字填完了,输出
    {
        for(int i = 1; i <= n; i++)//输出方案
            cout << path[i] << " ";
        cout << endl;
    }

    for(int i = 1; i <= n; i++)//空位上可以选择的数字为:1 ~ n
    {
        if(!state[i])//如果数字 i 没有被用过
        {
            path[u] = i;//放入空位
            state[i] = 1;//数字被用,修改状态
            dfs(u + 1);//填下一个位
            state[i] = 0;//回溯,取出 i
        }
    }
}

int main()
{

    cin >> n;
    dfs(1);
    return 0;
}

作者:Hasity
链接:https://www.acwing.com/solution/content/44647/
来源:AcWi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是我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数据范围

int n;          //数据量
int node[N];    //装排列前的数字
int path[N];    //装排列后的数字,表示n个位置,也可理解为路径途径顺序
bool used[N];   //记录每个数字的安放状况,true:已安放;false:未安放;
int cnt;        //当前剩余数字个数
//全局变量自动初始化为0

void dfs(int u) //u表示位置编号;位置选数,数选位置:这里是位置选数
{
    if(u == n + 1)//每次递归前,都要检查:是否到了递归的底,即是否放完
    //if(cnt == 0)   //如果此时已放完,输出分支结果
    {
        //cnt ++;    //恢复
        for(int i = 1; i <= n; i ++)
            cout<>n;
    //cnt = n;
    for(int i = 1; i <= n; i ++)
        node[i] = i;//放入要排列的数字
    dfs(1);
    return 0;
}

以下是缩减版: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数据范围

int n;          //数据量
int node[N];    //装排列前的数字
int path[N];    //装排列后的数字,表示n个位置,也可理解为路径途径顺序
bool used[N];   //记录每个数字的安放状况,true:已安放;false:未安放;

void dfs(int u) //u表示位置编号;位置选数,数选位置:这里是位置选数
{
    if(u == n + 1)//如果此时已放完,输出分支结果
    {
        for(int i = 1; i <= n; i ++)
            cout<>n;
    for(int i = 1; i <= n; i ++)
        node[i] = i;//放入要排列的数字
    dfs(1);
    return 0;
}

问题1:u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结点序号。此题可以转化为,n个结点有多少种途径顺序,这就是图的知识了;这也是一个全排列问题。

问题2:u相当于双重循环中外循环变量,控制排列后位置,m相当于内循环变量,控制排列前位置,能否用双重循环实现本题目?

以下是我的尝试,现在还并不能完成,牵扯到goto语句。发现递归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回到上一层”,即“回溯”。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数据范围

int n;          //数据量
int node[N];    //装排列前的数字
int path[N];    //装排列后的数字,表示n个位置,也可理解为路径途径顺序
bool used[N];   //记录每个数字的安放状况,true:已安放;false:未安放;
int cnt;        //当前剩余数字个数
//全局变量自动初始化为0

void Permutations(int node[])
{
	int u,before;
	for(u = 1; u <=n ; u ++){
		if(u>n){//放完就输出
			for(int i = 1; i <= n; i ++)
				cout<>n;
	//cnt = n;
	for(int i = 1; i <= n; i ++)
		node[i] = i;//放入要排列的数字
	Permutations(node);
	return 0;
}

回溯法:递归的特性就是能够回溯。

发现3:递归的结束条件有两个,整个递归函数是一个二分支结构:要么if后return,要么调用自己;参考数据结构教材可以发现统一的结构都是——if-else结构,最后共用的return可写可不写。

所以,多分枝递归的共性:有两个出口。

        一个是递推到底后结束函数(if分支)、一个是每层递归(即每个结点)的分支都完成后结束函数;而每个结点的每个分支要完成,最终都需要递推到底才能完成,即还是要通过if结束。所以这个if的结束条件对于一个递归函数来说,就是它的结束条件,非常关键,否则递归函数将永远递推下去永不回归直至内存被用完,即递归的底,很重要
        但是,本题却有点特殊,if如果不写,直接写一个循环调用递归,递归函数也能结束。
因为每次循环判断所有数是否已被使用,发现所有数都被使用就会结束循环,从而结束递归,返回上一层。
        但是如果要输出结果,且不重复输出数据,就要在循环中加入输出条件和输出操作且提前break循环。代码如下,已通过acwing平台oj测试。

while版: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数据范围

int n;          //数据量
int node[N];    //装排列前的数字
int path[N];    //装排列后的数字,表示n个位置,也可理解为路径途径顺序
bool used[N];   //记录每个数字的安放状况,true:已安放;false:未安放;

void dfs(int u) //u表示位置编号;位置选数,数选位置:这里是位置选数
{
    int m = 1; 
    while(m <= n)
    {
        if(u == n + 1){         //放完则输出并结束循环
            for(int i = 1; i <= n; i ++)
                cout<>n;
    for(int i = 1; i <= n; i ++)
        node[i] = i;//放入要排列的数字
    dfs(1);
    return 0;
}

for版: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数据范围

int n;          //数据量
int node[N];    //装排列前的数字
int path[N];    //装排列后的数字,表示n个位置,也可理解为路径途径顺序
bool used[N];   //记录每个数字的安放状况,true:已安放;false:未安放;

void dfs(int u) //u表示位置编号;位置选数,数选位置:这里是位置选数
{

    for(int m = 1; m <= n; m ++)//从小到大把未安放过的数依次安放,遍历所有数字+判断
    {
        //u放完则输出并结束循环
        if(u == n + 1){         
            for(int i = 1; i <= n; i ++)
                cout<>n;
    for(int i = 1; i <= n; i ++)
        node[i] = i;//放入要排列的数字
    dfs(1);
    return 0;
}

总结:
        递归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回溯
        多分枝搜索树利用回溯法遍历,正是利用了递归的“回溯特性”,使得各分支都能得到不重不漏的遍历;
        而递归有几个关键点:1、顺序;2、底;3、相同的操作。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桥算法学习,算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