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 Boot实战:优雅构建责任链模式投诉处理业务》

Spring Boot实战:优雅构建责任链模式投诉处理业务

文章目录

  • Spring Boot实战:优雅构建责任链模式投诉处理业务
    • 场景描述:
    • 代码实现
      • Step 1: 定义投诉请求类
      • Step 2: 定义抽象处理者类
      • Step 3: 实现具体的处理者类
      • Step 4: 创建投诉处理链
      • Step 5: 创建控制器处理请求
    • 测试:通过 API 提交投诉
    • 责任链模式解决的问题
    • 总结

责任链模式 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来处理请求,而不预先指定具体的处理者。多个处理对象被连接成一条链,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某个处理对象决定处理这个请求为止。责任链模式通过将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责任链模式原理解析:点击阅读

场景描述:

在日常开发中,请求处理链审批流程是典型的责任链模式应用场景。这里我们模拟一个场景:客户投诉处理系统。系统处理客户的投诉请求,根据投诉的严重程度,投诉会被逐级传递到不同的处理人员:

  1. 客服代表(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处理一般的轻度投诉(例如:商品延迟到达)。
  2. 客服主管(Customer Service Supervisor):处理中度投诉(例如:产品损坏)。
  3. 客服经理(Customer Service Manager):处理严重投诉(例如:客户服务态度问题,涉及到重大业务问题)。

如果某一级无法处理投诉,则投诉将沿着责任链传递给更高一级的处理者。

代码实现

我们使用 Spring Boot 来实现这个责任链模式。每个处理者(处理人员)都有自己能处理的投诉类型和级别,如果无法处理,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

Step 1: 定义投诉请求类

我们先定义一个 ComplaintRequest 类来封装客户的投诉请求,包含投诉类型、严重程度和投诉内容。

// 请求类:投诉请求
public class ComplaintRequest {
   
    private String customerName;
    private String complaintType;
    private int severityLevel;  // 投诉严重程度(1:轻度,2:中度,3:重度)
    private String complaintDetails;

    public ComplaintRequest(String customerName, String complaintType, int severityLevel, String complaintDetails) {
   
        this.customerName = customerName;
        this.complaintType = complaintType;
        this.severityLevel = severityLevel;
        this.complaintDetails = complaintDetails;
    }

    public String getCustomerName() {
   
        return customerName;
    }

    public String getComplaintType() {
   
        return complaintType;
    }

    public int getSeverityLevel() {
   
        return severityLevel;
    }

    public String getComplaintDetails() {
   
        return complaintDetails;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原理和实战,spring,boot,责任链模式,python,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