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数学基础】——反向传播算法详解:从链式法则到神经网络训练实战

目录

​编辑

前言:反向传播——深度学习的"学习引擎"

一、反向传播的数学基石

1.1 链式法则:反向传播的核心

1.2 计算图视角下的反向传播

二、从零实现反向传播

2.1 Python实现双层神经网络

2.2 代码解析:

三、反向传播的优化策略

3.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2 现代优化器的实现对比

四、PyTorch实战反向传播

4.1 自动微分实现

4.2 关键优势:

五、反向传播的生物学启示

5.1 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相似性

5.2 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理解学习的本质


前言:反向传播——深度学习的"学习引擎"

想象教一个孩子识别动物。当他认错时,你会指出错误并调整教学方法。反向传播算法正是神经网络的这种"学习机制",它通过误差的反向传递,指导网络调整内部参数。本文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一改变AI发展进程的核心算法。

一、反向传播的数学基石

1.1 链式法则:反向传播的核心

反向传播本质是微积分中链式法则的巧妙应用:

∂L/∂w = ∂L/∂ŷ · ∂ŷ/∂z · ∂z/∂w

其中:

  • L:损失函数

  • ŷ:网络输出

  • z:神经元加权输入

  • w:权重参数

1.2 计算图视角下的反向传播

前向传播:

输入X → 隐层H → 输出ŷ → 计算损失L

反向传播:

∂L/∂ŷ → ∂L/∂H → ∂L/∂W

二、从零实现反向传播

2.1 Python实现双层神经网络

import numpy as np

# Sigmoid激活函数及其导数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def sigmoid_derivative(x):
    return x * (1 - x)

# 网络参数
input_size = 3
hidden_size = 4
output_size = 1
learning_rate = 0.1

# 初始化权重
W1 = np.random.randn(input_size, hidden_size)
W2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output_size)

# 样本数据
X = np.array([[0,0,1], [1,1,1], [1,0,1], [0,1,1]])
y = np.array([[0], [1], [1], [0]])

# 训练循环
for epoch in range(10000):
    # 前向传播
    hidden_input = np.dot(X, W1)
    hidden_output = sigmoid(hidden_input)
    output_input = np.dot(hidden_output, W2)
    pred = sigmoid

你可能感兴趣的:(AI专题,人工智能,算法,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