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考试题1

1. 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 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数据,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例如一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数据库,存储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常见的 DBMS 有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等功能。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 定义
  1. 数据库:是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存储的仓库,为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提供了结构化的方式。
  2. 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管理数据库的软件,负责处理用户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请求,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访问。
  3.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将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和人员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 要点
  1. 数据库:数据集合,有组织、可共享。
  2. 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软件。
  3. 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人员的整体。
  • 应用

在企业级应用中,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客户信息、订单数据等;在电商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商品信息、用户购买记录进行管理;而数据库则是这些数据的实际存储地。

代码示例

以下是使用 Java 和 JDBC 连接 MySQL 数据库的示例:

java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public class Databas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b";
        String user = "root";
        String password = "password";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 password)) {
            if (conn != null) {
                System.out.println("Connected to the database!");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System.err.format("SQL State: %s\n%s", e.getSQLState(), e.getMessag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SQL 代码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和表:

sql

--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db;

-- 使用数据库
USE mydb;

-- 创建学生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
    age INT
);

 

2.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 人工管理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
    • 特点:数据不保存,程序和数据一一对应,数据不能共享,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完全由程序员负责。
  • 文件系统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 60 年代中期)
    • 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有专门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可以共享,但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
  • 数据库系统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至今)
    • 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如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
  • 定义
  1.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由应用程序自行管理,没有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
  2. 文件系统阶段: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来存储和管理数据,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在。
  3. 数据库系统阶段:采用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数据,数据具有结构化和独立性。
  • 要点
  1. 人工管理:数据不保存,无共享,程序管理数据。
  2. 文件系统:数据可保存,有一定共享,但独立性差。
  3. 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化,共享性高,独立性高。
  • 应用

人工管理阶段适用于简单的、一次性的数据处理任务;文件系统阶段在早期的单机应用中广泛使用;数据库系统阶段则是现代大型应用系统的主流选择,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银行信息系统等。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Java 文件系统读写示例:

java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System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Writer writer = new FileWriter("data.txt")) {
            writer.write("Hello, File System!");
            System.out.println("Data written to 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SQL 示例,使用数据库系统插入数据:

sql

-- 插入一条学生记录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VALUES ('John', 20);

 

3. 数据模型:三要素、三种类型、实体间的三种联系、E - R 图

 

  • 三要素
    1.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例如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结构就是二维表。
    2.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如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例如,在学生表中,学号必须唯一。
  • 三种类型
    1.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阶段,不涉及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E - R 模型。
    2. 逻辑模型:是用户从数据库中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如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题)